3月28日,安徽江巷灌区先行建设工程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江巷灌区工程进入建设阶段,也意味着我市构建江淮分水岭“双水源”格局正式迈入最后阶段。
定远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和驷马山引江灌区上游末端,地势高岗、多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不足900毫米,素有“十年九旱”之痛。长期以来,当地农业灌溉依赖塘坝和小水库,供水保证率不足50%,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定远盐化工业园区的崛起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破解“水困”已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点”:江巷水库——筑牢本地水源核心
“水到哪里去?”
想要引水,首先要回答的是,引来的水蓄在哪?
江巷水库作为定远蓄水的“大水缸”,亦是“双水源”格局“核心点”。
201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了第一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滁州市抢抓政策窗口期,研究部署符合国家政策的重大项目,“江巷水库工程”成为第一批投融资模式试点项目之一。
2016年11月,江巷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工期48个月。建成后总库容1.3亿立方米,主要功能为供水和灌溉,兼顾防洪。江巷水库的投运,不仅缓解了本地水资源短缺,更优化了区域水循环,成为江淮分水岭北翼的“稳定器”。
“线”: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贯通江淮输水动脉
“水从哪里来?”
从外部地形看,江巷水库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引用长江、淮河水是首选。
随着江巷水库工程顺利建设,定远县贯通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仅剩一步之遥。2021年,我市加快推进“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江巷水库近期引水)工程”。该干渠始于滁河四级站,终止于江巷水库坝前。
以江巷水库为“大水缸”,通过滁河四级泵站梯级联动,长江水跨越地理屏障,年均向定远县境内供水2.2亿立方米,有效保障江淮分水岭地区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与本地径流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
“面”:江巷水库灌区工程——辐射全域惠及民生
“水要怎么用?”
以江巷水库和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为依托,我市进一步推进“江巷灌区工程”,将“点、线”延伸为“面”,将“清泉”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
今年3月28日,安徽江巷灌区先行建设工程——渠管道穿越合新高铁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江巷灌区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惠及苏皖两省,是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有效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大型灌溉工程。工程以农田灌溉和城乡供水为主要功能,设计灌溉面积99.3万亩,灌溉范围覆盖江淮分水岭脊背地区的定远县和肥东县,建设总工期为48个月。
建成后的江巷灌区,将在保障粮食安全、抵御旱涝旱灾、充分发挥驷马山工程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