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村头巷尾整洁有序,农家小院幽雅静谧,景观小品美观别致……曾经诗情画意中的田园梦,在如今的芝篁村一一变为现实。近日,记者走进徽州区西溪南镇芝篁村,该村2008年并入西溪南村。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不断跃进。
“移民村”里文化铸魂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芝兰自古便是美好品德的象征,当地人因酷爱种植芝兰,为村子取名芝村,后因大量篁墩人迁居此地,改为芝篁。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修建新安江水电站,先后有111户329人移民至此,之后又有安庆移民、淳安移民等汇聚于此,移民人口总数超600人,占全村人口三分之二,因此芝篁村又被称为“移民村”。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芝篁村通过复原移民老照片、制作移民照片墙、建造移民栏杆、绘制新安江水电站全貌图、打造移民数据墙,挖掘移民文化,传承乡土记忆,留住美丽乡愁;通过对桑蚕巷的微改造,依据水管的形状绘制桑树、蚕宝宝,让人们从文化墙上感知上世纪90年代芝篁人依托蚕桑养殖勤劳致富的精气神。
移民文化、蚕桑文化、徽文化相互交融,让芝篁村更具魅力和品位。
礼让奉献蔚然成风
曾几何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是芝篁村路的真实写照。“现在村中道路拓宽了、硬化了,出门就是公交站,到岩寺、高铁北站都方便。”81岁的村民王治身笑着说。
路在变,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在桑蚕巷,有一面“礼让墙”,讲述了吴林煌主动将屋角由直改弯,让路1平方米的和谐故事。你让我让大家让,让出和谐新风尚。在村中,共有13户村民登上了“让路荣誉榜”。2023年,芝篁村整合省级和美乡村、乡村振兴、水利库扶、新安江流域保护等项目资金883万元,实施建设项目7个,以“五清一改”为基础,以“五微”建设为标杆,拆除铁皮棚及无功能建筑,完成雨污分流、弱电下地,新建便民停车场、公厕、休憩点,不断提升宜居环境。如今,村民不再随手乱扔垃圾、随意占道乱摆放,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
“乡村旧貌换新颜,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谈及和美乡村建设,西溪南村党委副书记汪新峰感慨道,电影坪原是分给农户作晒谷场用,村民们让出来改建停车场,还有芝篁村微展室中陈列的老物件,同样由村民们主动捐献,“微奉献”在村庄发展中蔚然成风。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创新思维变废为宝
“这里曾是低洼地带撂荒地,我们将建设中需处理的弃土移到撂荒地并填高,通过微循环引导群众复种,打造了20亩的‘百米菜园’,可食可赏。”汪新峰指着进村主路旁,用旧砖围成的“格子间”介绍。
在创建省级和美乡村过程中,村“两委”积极发挥能工巧匠、乡贤作用,创新思维、变废为宝,利用废弃老砖、清水石、瓦片、木桩等砌筑各式围栏,用陶罐、花盆、竹匾打造实体小景观,用麦冬草点缀路面缝隙,围栏内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还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打卡。硬件设施的改善让村民发现了商机。村民张国成在外做项目,去年返乡将自家民房改造升级为“溪雅阁”民宿。生意好的时候,民宿几乎天天客满,他也尝到了吃“旅游饭”的甜头。
和美芝篁共“富”未来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芝篁村民风淳朴,村民有在大树下说事的习惯,于是,村口大树下成了露天无围墙、无遮挡的党群议事角。芝篁村坚持党建引领,成立9人议事组,在议事角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矛盾调处、修路建桥、环境整治、节点打造……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在此说一说、议一议。
离议事角不远,新建的标准化篮球场十分亮眼。“篮球场建成后,大人小孩又多了处健身场所,身体更健康,才更有幸福感。”64岁的村民吴凤江的家正对着篮球场,他是村里的老支书,50多年前从歙县深渡移民到芝篁。从“移居”到“宜居”,他既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以前日子苦,现在村民种植蔬菜、水稻、就近务工,生活越过越好,村庄越来越美。”他的农家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精心种植了许多盆景、花卉,“瞧,这是区里颁发的‘美丽庭院示范户’证书。”一户庭院成就一处风景,以点带面,该村培育美丽庭院村级示范户10户,在全村推进160户美丽庭院建设,美化了生活,扮靓了乡村。就在日前,省里又传来好消息:芝篁村通过了省级和美乡村中心村验收。
西溪南镇副镇长田照辉介绍,2023年,西溪南村集体收入135万元,新建的篮球场正与培训机构洽谈合作,今年还准备邀请与西溪南镇结为友好村镇的荷兰羊角村来此参加“村BA”篮球赛;同时,芝篁村依托毗邻“绿野仙踪”西溪南的区位优势,大力整合百亩水面、丰乐河廊道、百亩水稻等各类资源,积极发展中草药、油茶、小香薯种植和乡村旅游等,内提质、外引流,让村庄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劳动变活动、农家变商家,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新芝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