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徐州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独角兽』阵群初现

上月底,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评估结果发布,徐州4家企业入选江苏独角兽、7家企业入选江苏潜在独角兽,其中,3家独角兽企业、5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均来自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此前,在《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和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先导电科、江苏鑫华半导体2家企业均上榜。这意味着,经过持续招引培育,我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独角兽”阵群初现。

“独角兽”榜单 集成电路企业频频上榜

独角兽企业评估重点看3个方面:企业是否具有较高融资后估值、资本市场认可度较高;企业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主营产品市场优势突出;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

9月底,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了2024年江苏独角兽企业评估结果。根据评估,徐州4家企业入选江苏独角兽、7家企业入选江苏潜在独角兽。11家企业中,8家企业来自集成电路与ICT产业。

在2023年的评估中,徐州1家企业入选江苏独角兽,5家企业入选江苏潜在独角兽,6家企业全部来自集成电路与ICT产业。

综合2023年、2024年两年的评估结果,在集成电路与ICT产业,目前徐州已累计拥有3家江苏独角兽企业,分别为先导电科、徐州博康信息、江苏鑫华半导体;6家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江苏鲁汶仪器、江苏上达半导体、江苏华兴激光,江苏中科汉韵、江苏中科智芯、徐州仟目科技。

此前,在《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和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先导电科、江苏鑫华半导体均上榜。

从江苏独角兽到中国独角兽、全球独角兽,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正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重要摇篮。

近年来,“独角兽”企业榜单备受关注,这些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通常在高科技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尤为活跃,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独角兽企业不仅是优质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而且其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代表了极高的成长潜力和市场价值。

踏准风口布局 新兴产业“从无到有”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柱,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紧盯行业风口,徐州闻风而动,下大力气进军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早在2017年,我市就制定了《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实施补链壮链、龙头企业培育、布局优化、招大引强、创新驱动、完善服务体系等“六大工程”,着力推动集成电路、云计算等产业实现重大突破。

近两年来,徐州在集成电路材料和装备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光刻胶、光刻机、刻蚀机、纳米孔径分析仪、半导体多晶硅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一批半导体材料和装备企业落户徐州: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的光刻材料及电子溶剂新工厂,是中国目前第一个可以规模化生产中高端光刻胶的生产基地;中科智芯人工智能芯片、鲁汶磁存储器刻蚀机二期、申集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制造等14个项目投产或试运行,鑫华高纯硅料及电子特气、上达半导体高精度超薄柔性封装基板扩建等项目正有序推进。

目前,我市集成电路材料与设备产业集聚化和产业链循环化不断提升,由“点”到“链”,由“链”到“面”,整体产业迈入了“量质齐飞”的发展快车道,将在集成电路领域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商机。

持续引育项目 推动产业从有到优

今年8月,2024徐州(深圳)集成电路与ICT产业投资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全面推介我市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和未来愿景,发布本地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应用场景及项目招引需求,27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

“展望未来,华为将发挥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优势,与各界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徐州集成电路与ICT产业发展,为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添砖加瓦,贡献绵薄之力。”投资推介会上,华为公司ICT产品组合园区军团副总裁牛琨对徐州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也是我市持续多年前往深圳开展招商活动的动力之一。

聚力提质增效,我市加快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聚力培育新引擎、引来新增量,让更多优质企业在徐落地生根、共赢发展。我市还将聚焦大数据及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等领域,积极招引国内旗舰型企业落地,引进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促进科技孵化、产品中试、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集成电路、大数据关联度高的配套服务项目落地,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以“双核(邳州、徐州经开区)引领、一区(徐州高新区)带动、多点(睢宁、新沂等)支撑”,做强半导体材料,做专半导体设备,做大半导体先进封测,做优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器件,强化“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四轮驱动,全面推动质量和总量“双高”、技术和效益“双升”,不断增强产业的创新性、集聚度和规模化,持续推动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基地。

同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研发创新投入,着力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标杆,全面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发展质态,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强基筑芯”工程,形成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开展创新企业梯队培育,助推产业量级突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