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新四军水坝”滋养新农村

临近春节,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乡,句容市茅山风景区陈庄村那个大塘愈发热闹了:村民在洗菜、淘米、洗衣裳……

“请问,‘新四军水坝’在哪?”

陈庄村自然农法农副产品合作社负责人张剑波正在迎接游客,闻声指了指前面这个大塘,“到上游,就能看到‘新四军水坝’”。

记者沿着盘山路向上行走100多米,眼前的场景豁然开朗。“看到新四军战士剪影景观墙了,到了!”只见一道水坝横卧在方山山顶,犹如母亲伸开双手,环抱着一汪犹如孩童襁褓的山间秀水。

“听我爷爷辈们讲,抗日战争打响后,我们这儿来了新四军,这个水坝就是新四军帮我们修建的。”陪同记者的张剑波说。一同前往的句容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科长陶凯补充道,“1938年夏天,陈毅、粟裕等率领新四军第一、二支队东进江南敌后抗日,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5月始,新四军第6师在陈庄村附近设立医疗所、修械所,为解决军民在山区用水困难,新四军利用战斗间隙在山区修建水坝蓄水,群众称其为‘新四军水坝’或‘抗日水坝’”。

水坝在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爱护下保存了下来,“新四军水坝”的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2021年,为了推动茅山红色旅游建设,启动了‘新四军水坝’遗址恢复移民建设项目,其中的‘新四军水坝’整治提升工程则把水利工程和红色景观、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陶凯介绍,在水坝周边景观的设计上,群众浣衣、制茶等劳动场景的雕像和新四军战士剪影景观墙,充分展示了红色文化。

“这座水坝是抗战时期新四军为了感谢茅山当地百姓对新四军的支持,特意为老百姓修的饮水灌溉塘坝,体现了深深的鱼水之情,惠泽至今。”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农业农村局的蒯书航介绍,“为了牢记红色历史,融入红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水利,在水库移民政策的帮扶下,崭新的‘新四军水坝’将继续惠泽百姓、造福茅山。”

张剑波借助乡村旅游的热度,做起了农副产品销售的生意。“小时候我们喝水坝的水,如今我们在山下种的水稻,依然靠它来滋养。”谈及水坝的“当代故事”,他深有感触。

这延续八十多年的军民鱼水情如今依然滋养着革命老区的土地。“依托‘新四军水坝’,我们帮村民打通了灌溉渠道,山脚下的农田、果园,依然靠它来滋养。”陶凯说。

2021年,“新四军水坝”入选了“江苏省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曾经的红色遗产重燃红色记忆,焕然一新。陶凯告诉记者,随着茅山抗日根据地(核心区)遗址保护项目的推进,不仅修复保护了“新四军水坝”,还有“新四军医疗所”“新四军修械所”等代表性抗战遗址,积极打造出“一村一址一展”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提升了革命文物综合保护利用水平,更助推了茅山老区乡村振兴。

回到陈庄村的大塘旁,记者看到,村民张德兰正和老友们一起在这里边洗菜边聊天。一辆旅游大巴停在了大塘旁陈庄村游客中心前,外地游客们慕名而来,一下车就兴奋地问村民“新四军水坝”在哪里。

“村口大塘以前就像是村子的会客厅,在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热度下,现在俨然成为了游客中心的门面。”张剑波介绍,这里有供游客自己下厨的共享厨房,还有体验乡村生活的农家乐,乡村旅游配套日益完善。

对此,蒯书航感慨道,“新四军水坝”的修葺一新,既保护了红色遗产,又延续了绿色生态资源,为乡村振兴融入了旅游和产业元素,也为陈庄村的发展增加了“造血”功能,全面拓展了茅山景区红色旅游功能,让茅山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如今,“新四军水坝”依然掩隐在绿水青山间,它既是红色遗产,也是绿色资源。(记者 俞佳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