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村级网格 筑牢“红色堤坝”
休宁县榆村乡太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唐甘仙
我们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深刻认识到“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等对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我们基层来说,就是要建好用好网格,让网格触角第一时间服务群众,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织密村级网格,摸清自身家底。村党组织想做到“一呼百应”,首先要做到“百呼皆应”。精细划分网格。按10—15户划分为1个网格,共组建9个微网格,每个网格设定1名民情联络员,并以组为单位设立3个网格党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建立联系包保和分类处理两项机制,常态化开展民情走访、网格巡查、进网入户等。激发内在活力。建立网格运行指数,每半年推荐一批优秀民情联络员,并在党员大会上通报表扬。
及时唤醒网格,做到精准守护。群众相信我们,是因为我们时刻在他们身边。救援“一分不拖”。为转移安置群众,我迅速唤醒网格,9名民情联络员第一时间帮助村内群众转移、安置。巡查“一处不漏”。组建党员突击队,巡查山塘,及时解决险情。包保“一人不落”。发挥民情联络员优势,精准包保年老体弱等人群。
推动网格发声,凝聚共建力量。乡村建设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引导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核清灾情稳人心。村党组织通过网格明晰受灾底账,及时安抚群众情绪,解决群众需求。做好帮扶聚人心。组织10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主题活动,做好水稻等农作物复种,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宣传典型振人心。广泛宣传先进事迹,激发村内群众共建家园的内生动力。
瞄准银发经济 发展旅居产业
黟县碧阳镇古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孙福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我感觉这对古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决心抢抓风口,闯出一条乡村康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说干就干,在积极谋划中抢抓机遇。摸清自身优势。黟县是全国首家气候康养旅居示范区。村子交通便利,周边有很多旅游景区、130余家民宿。开展市场调研。黟县今年上半年接待60岁以上游客70余万人次,但一日游居多。如果能有个地方让他们多留几天,将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统一发展思路。我们通过党员大会、户主会等,向村民和民宿主介绍想法和发展思路,请他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大家都很支持。
干就干好,真正把旅居产业变成强村富民事业。我们先期面向上海、南京等地招揽客源,1个月就吸引了220余名游客来村旅居,村集体经济增收11万元,带动群众农特产品销售超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产品。用好篆刻大师黄士陵故里优势,与周边朴蔓农场等休闲业态联动,开发更多旅居产品和体验场景。创品牌。制定统一标准,推动接待场所条件标准化、规范化,开展经营主体和服务人员专业培训;面向长三角、大湾区等招引更多民宿、养老、康养等主体。促增收。以强村公司为运营主体,盘活利用村庄闲置资源资产;成立服务公司,统筹做好客源承接和人力供给,促进村民就近就便就业;通过供销互助社,设置“五黑”特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带动全域农产品销售。
面子里子都提升 村庄焕发新生机
祁门县闪里镇闪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陈季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我们村“两委”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集思广益,实施人居环境、村庄运营、联农带农三提升,让闪里村焕发新生机。
“五微”改造提升村庄颜值。党员带头抓整治。针对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的村庄状况,先拆后建、先减后加。在党员带头、群众跟进的气氛下,村容村貌实现了清脏清乱。凝心聚力换新颜。持续实施村庄绿化美化、道路修缮、河道治理等项目40余个,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匠心独运塑精品。坚持规划前置,用活用好金边银角地,打造微景观32处,村里呈现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图景。
乡村运营提升村庄价值。聚人才。主动引进皖农公司入驻桃源,拜访上海来的新乡人,联合本地原乡人、返乡人,共同商讨村级规划。提品位。结合设计师乡村行,在节点布局上符合市民需求的同时,彰显地域特色,丰富运营内涵。强产业。深挖本土产品附加值,打造“桃源溪水米”“祁观高山荒茶”等品牌,带动茶叶、香菇、木耳等农产品销售320余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利益联结提升村庄幸福值。做给群众看。通过强村公司盘活农房、撂荒地等闲置资产,承接项目工程,不断增强村集体内生造血功能,上半年村集体经济就达128万元。带着群众干。在桃源打造根雕展示馆、红茶电商馆等,集中销售根雕、竹编、字豆糖、茶叶等,目前已有10余户村民入驻。帮助群众赚。计划开发建设桃源文创商街、桃源邻里中心等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创业就业。
长相共创 同来“源”梦
黄山高新区新潭镇长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汪 靖
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过程中,“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句话对我触动较大。和城市一样,乡村的发展也需要人才的支撑。对我们来说,要善于发挥长三角腹地的生态文化优势,吸引更多人才来我们乡村创新创意和旅居生活。
人才荟萃,艺术长源焕发新生。以才引才。从房屋水电等生活“小切口”入手,拉近和艺术家的距离,引导他们带动国内外70余名艺术家朋友来村里发展。以才育才。建设1000余平方米的孵化培训基地,发掘村内木雕、紫砂等手工艺人10余人,让他们与各国艺术家共同传承老手艺、引领新文创。用才爱才。启动“徽漂”驻留共建计划,改造村部和附近民房,打造青年艺术家社区,目前已有30余人申请。
规划引领,艺术乡村建设提速。推动艺术乡建。升级村庄规划布局,总投资5亿元的长源国际艺术村项目已开工建设。凝聚各方力量。邀请规划设计方、驻留艺术家等参加村“两委”扩大会议和工作例会,共同会商解决艺术村建设具体问题,共建和美家园。
资源整合,艺术空间加速上新。强品牌。创建“艺术长源CHANGYUAN”品牌,设计“长长”“圆圆”吉祥物并融入村庄建设,携手各国艺术家共同推出“长源talk”系列访谈视频。重招引。高新区和开投集团组建3个招商小组,围绕游学、艺培、咖啡馆等业态,赴浙江多地针对性开展招商推介。建场景。积极推进影溪河文创街建设,引导传统民宿转型升级。目前,文创街沿街9户房屋彩绘初步完成,近3000平方米的艺术家创作共享基地正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