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摸家底,明思路,打造物种保护的“晴雨表”。完成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共调查物种2379种,占江苏省物种总种数的34.46%,其中已被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第一批)》物种57种,占比48.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8种,涉及《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收录的濒危物种71种。围绕全市“两核五廊,多片多园”的生态空间格局,统筹建设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洪泽湖、骆马湖、成子湖等淡水湖泊湿地以及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等河流湿地,打造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二、强调度,重修复,构建物种生存的“栖息地”。坚持系统谋划和精准发力相结合,通过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为动植物生存、栖息、繁衍提供便利条件。以生境连续性和鸟类丰富度为目标的洪泽湖湿地生态修复实践”入选《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经典案例。实施《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完成宿迁全域捕捞渔船退捕,推进环湖森林生态绿廊建设,物种丰富度极大增加,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能量补给站”。加快生态安全缓冲区和成子湖生态岛试验区建设,2023年新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4个,设立野大豆种群集中保护区6个。
三、重能力,保热点,建设生物多样性“观测网”。建成宿迁市三台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点,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系统开展周期性、连续性观测。在洪泽湖湿地保护区、古黄河、新沂河等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安装视频观测设施,观测数据同步接入“宿迁市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平台”,形成“一站多点”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实现了鸟类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连续性在线观测全覆盖。
四、广宣传,共参与,营造物种保护的“氛围圈”。搭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网络,形成以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举办主题讲座、中小学生自然笔记大赛等方式,常态开展“爱鸟周”及“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科普宣传,引导公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发现身边的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