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四

  解放日报评论员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做到这两条,前提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总书记指出:“面对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政党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现代化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活力。”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每个重要关口,都由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推动改革破冰前行。唯有思想解放,才能真正看清问题和症结,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和关键。

  改革的精髓在于突破和创造,而突破和创造总是要跳出“舒适区”,常常还要伴随风险。将改革进行到底,需要改革者展现充分的担当、勇气和智慧,也格外需要优良的环境予以呵护支撑。当下,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必然前提。

  从“做事”的角度,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强化各类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重点难点领域突破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前的多个重要场合以及全会《决定》《公报》中,中央已三令五申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做到“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更高要求和繁重任务,尤其是面对复杂考验,迫切需要以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保障改革行动的一致性,最大程度凝聚改革共识和行动合力,为改革者创造干事空间、释放清晰信号。决不能出现上面加油门、中间踩刹车,有的部门加油门、有的部门踩刹车等矛盾乱象,不能因条块间、部门间的协同不力甚至无谓“内卷”带来整体效能的损耗,延宕改革进程。

  从“用人”的角度,要培养更多改革“促进派”“实干家”,需要切实体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的全过程中凸显改革意识、激发改革动力。改革需要试错,对待干部个人也好、对待基层首创也好、对待市场和社会的创造也好,一个开放包容、宽松容错的环境和一套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改革推向纵深的必然要求。

  越是前路漫漫,越是要让真正的改革者有保障、有奔头、有定心丸。当前,从制度设计到氛围塑造,应当千方百计确立这样的改革导向、创新导向、实干导向,要从根本上杜绝“精致利己”和“躺平”成为干部的“理性选择”,更不能让对改革说风凉话甚至举报、诬告等形成风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专门强调“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还提到“加强诬告行为治理”,正是针对一些社会上的困惑所给出的响亮回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