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优化投资环境 上海“软硬兼施”

  原标题:优化投资环境 上海“软硬兼施”

  工业成本“瘦”了520亿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上海作为近代工业发源地、现代产业集聚地、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坚定地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

  要守住制造业“红线”,助力工业企业降本增效尤为关键。去年5月,上海市经信委联合市发改委、司法局、财政局、规资局等9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降本增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被称为“降本增效17条”。“17条”从降低要素成本、加大财税政策支持、优化为企服务等方面入手,以一套系统集成的降本组合拳,在工业企业成本端,去年共撬动520亿元的瘦身空间。

  毫厘必争降用能成本

  这520亿元中,降低融资成本和税收减免两大块占了大头,合计435亿元。

  融资成本的降低包括了低息贷、信用贷、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税收减免则包括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等。

  工业用能的成本降低共计49.2亿元,占比虽不大,却极其考验“精算”功夫,且来之不易,尽显政府各部门合力重构工业成本公式的用心和孜孜努力。

  从具体的用能分项看,用电、用气、用热分别降低了37.4亿元、8.8亿元和3亿元。

  用电降本举措,主要包括实行“深谷电价”、取消直购电与代购电间的价差、降低市外购电成本等。特别是“深谷电价”政策,去年上半年,在春节、“五一”等法定节假日期间,对大工业用户实行“深谷电价”,可较平段电价降低80%;去年下半年,上海决定进一步将“深谷电价”扩大到2月至6月、9月至11月的休息日,大幅降低了连续生产型企业的用电成本。综合施策之下,去年全年,上海市大工业平均电价较上年降低6分,降幅达6.8%。

  用气降本举措,主要有三条,加大低价气源筹措、取消大工业用户5%的气价上浮、降低洋山港LNG(液化天然气)气化管输费用。去年,大工业直供用户平均气价较上年下降12.9%,化工区内天然气用气量提高了9%,但用气成本却下降了5.7亿元。受此利好,去年上海化工行业百元成本仅为81.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元。

  用热降本举措,上海主打“价格传导”机制,即通过降低供热企业的用气价格来实现供热成本的下降。比如,由于天然气价格的下降传导至蒸汽,张江、莘庄工业区整体下调蒸汽价格超过10%。此外,通过降低化工区蒸汽固定费、优化超量使用费计费等方式多管齐下,去年上海市9家主要供热企业的平均蒸汽价格同比下降8.7%。

  若干措施实效如何,企业的获得感最具说服力。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反馈,政府推行“深谷电价”深得人心。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主要的外购能源包括煤、电、天然气等,宝钢股份能源环保部部长王伟将一本账算得明明白白。以外购电为例,若干措施的执行,实现企业月度交易电价的下降,全年可降低用电成本480万元。另外,2024年“五一”期间,宝山基地首次执行“深谷电价”,5天深谷时段,共购电2188万千瓦时,购电成本直降380万元。2024年再加上国庆期间购电直省530万元,仅电价调整及节日期间执行“深谷电价”两项,就为宝山基地降低用电成本高达1390万元。

  宝钢股份之外,还有更多的受益企业。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是典型的用电大户,能源成本占比较高。2024年,中芯在上海的工厂马不停蹄生产,但电费合计降低1.3亿元以上。

  上海市经信委还组织专业团队,进驻企业指导科学节电和隐患排查,企业直呼“太贴心了”。正泰电气在松江建有占地1500亩的输变电设备产业园,2024年,正泰电气平均电价下降7.4%,全年减少用电支出466万元。今年年初,上海市经信委联合松江区,帮助正泰对接22个快充充电桩资源及虚拟电厂资源,助力正泰正式成为上海市虚拟电厂运营商,用科技手段支持松江区乃至全市的电力供应。

  另据测算,科思创、特斯拉等在沪外企2024年电费也有千万元以上的节省。

  寸土必精降用地成本

  2024年,上海拿出非常之举,千方百计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实现均价较上年下降7.2%。

  路径之一,在于多措并举控制一级市场价格。

  实施地价底线管理。上海工业用地的出让起始价,最低按照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来确定。上海还设置明确的新质生产力导向,通过“带产业项目”挂牌、“标准地”出让、“先租后让”等方式,降低企业拿地成本,保障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这些创新举措直捣裉节问题。比如“先租后让”方式,旨在解决外企集团总部不轻易批准“重投资”预算项目的长期难点,鼓励园区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定制工业厂房,先期以租借方式减少企业拿地负担,再逐步推进项目投资落地。2024年,上海市50年期工业用地成交均价约100万元/亩,已低于收储价格;通过弹性年期出让,上海市20年期工业用地均价降至76万元/亩。

  建立产业用地价格调节机制。该机制创新实现地价与空间布局、产业导向、项目类型、绩效指标联动。如闵行区出台《产业用地地价与绩效联动实施细则》,设定绩效联动系数,明确公式——出让起始价=Y×(1-X)。其中,Y为市场评估地价,(1-X)为绩效联动系数,且不低于0.7。

  如闵行区继峰格拉默集团区域中心及乘用车座椅业务全球总部项目,在拿地过程中就运用了这套公式。上市公司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收购了德国百年企业格拉默集团,而上海继峰座椅有限公司作为继峰股份的完全控股子公司,是继峰格拉默集团区域中心及乘用车座椅业务全球总部项目中的拿地主体。经测算,该项目对应的绩效联动系数为0.78,拿地面积为48.5亩,土地出让最终价较评估价下降了22%,较好实现了保量控价目标。

  打造“智造空间”支持企业提容增产。2023年,上海市出台《关于推动“工业上楼”打造“智造空间”的若干措施》,支持产业项目提升容积率,允许混合配置工业、研发、仓储、公共服务配套等功能。此后,上海市级财政又每年给予近10亿元资金额度,用于奖励市级优质项目。截至2024年底,已下达各区实施约7.54亿元,单项目最高奖励金额可达3000万元,开发建设成本降低近4%。

  高分子新材料供应商上海金发科技的全球汽车材料创新研发中心项目,就是上海市级“智造空间”优质项目。金发科技擅长为塑料改性,这些改性塑料可替代汽车内外饰及发动机周边的金属材料,从而实现汽车配件的轻量化,并达成节能减排目标。近年来,金发科技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其位于青浦的旧工厂却遭遇产能“天花板”。

  金发科技的旧工厂占地180亩,高仅13米,生产布局以平铺为主,年产值18亿元封顶。想要提升产能,就得引入大型科研及自动化设备,而且最好能将生产线“竖”起来。这对于高度受限、空间逼仄的厂房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但在上海“智造空间”若干措施的政策护航下,金发科技在老厂房对岸启动了全新的汽车材料专业化研发生产基地建设。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二期正加速启动中。新基地项目整体容积率2.0,最大建筑高度达49.9米,而且生产动线真的实现了垂直布局,上下楼就是制造的前后道——塑料粒子上顶层,随工艺流程逐步“下楼”,到底楼就已经是塑料型材成品了。

  基地一期投产后,产能较原厂房已实现翻番。二期计划布局一栋9层数字化车间、一栋8层数字化车间,以及一栋7层数字化立体仓库,预计于2028年达产,届时亩均产值将达3000万元,亩均税收将达100万元。“智造空间”让寸土产寸金成为可能——金发科技的新厂占地与老厂相当,但产能却是过去的4倍以上。

  路径之二,在于通过预期引导来降低二级市场成本。

  利用产业用地综合价值评估降低收储成本。上海专门印发《关于规范产业用地综合价值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评估与用地绩效联动,并通过协调市属国企合理确定地块价格,来确保产业用地的公共价值属性。

  通过严控工业用地股权转让、性质变更来抑制炒作。上海印发《关于加强本市涉产业用地企业股权变更联合监管的通知》,按产业导向开展股权转让,确保工业用地规模不减、性质不转、标准不降,严控工业用地转性,坚持“工业姓工”。

  运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业主预期。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明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处置路径(限制类允许有条件改扩建,淘汰类限期淘汰),由此降低业主对此类产业用地过高的价格预期。

  创新机制降“软成本”

  企业用能、用地、税收等,都是显性的硬成本。但上海为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走的是“软硬兼施”的范式,消减那些看不见的制度性成本,也早被考虑在内。

  借鉴海关AEO(经认定的经营者)制度经验,由上海市经信委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7个部门,已出台《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这是国内首创的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也是首个跨部门联合实施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并且优化为“免申即享+告知承诺”。

  该方案将市场、经信、卫健等7大领域共83项中低风险行政检查情形纳入了工业AEO试点,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企业排污水、产业政策禁止投资建设项目、计量器具监督检查等。因投诉举报、线索移交等引起的触发式行政检查,以及应急、生态环境、消防等检查情形暂未纳入。

  该方案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已首批认定了2360家工业企业。首批试点企业将获“三重好礼”——三年内,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市、区、街镇各级行政执法主体原则上免于有计划的现场检查;针对中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原则上每年仅检查一次;推行柔性执法,对情节轻微或社会危害较小的企业违法行为,积极适用首违不罚。

  首批试点企业的认定过程也非常严谨。首先,多部门从上海95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梳理出约5000家,由7个试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及发改、生态、应急、税务、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对照9个具体指标,对企业开展审核。9个指标全部达标的企业才能获得认定。

  从历年的行政执法检查和金融大数据来看,这些“优等生”都是三年内未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欠薪等违法行为,且无单次处罚金额超过5万元的行为。从行业类型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企业居多。目前,上海还在酝酿进一步扩大豁免行政检查领域,第二批试点企业认定也已在进行中。

  520亿元的降本答卷,是上海对于提升工业经济比重和竞争力的躬身践行,是这座超大城市对实体经济的最赤诚守护。今年,上海还将持续拿出降本大招。比如,强化供需对接,进一步推动降低一次能源成本;又如,针对全市9家供热企业管网开展更新改造,系统降低热损率约8%,进一步降低用热成本;再如,探索以法律形式明确工业用地的公共资源属性,与六类经营性用地进行区分,降低权利人通过分割销售、性质转变、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取产业以外过高收益的预期,进一步降低存量用地收储成本。另外,上海加快发展工业服务业,通过工业品电商、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工业碳管理理念、国际互认的工业检测机构、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世界级的工业物流体系等,进一步提效率、降成本。

  今年,上海市经信委锚定目标,要助力工业领域再降本60亿至80亿元,力争使工业领域降本累计突破600亿元。从一度电、一方气的精算博弈,到一寸土、一纸证的制度破冰,这座城市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重构制造成本的“上海坐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