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首页>地方频道>亳州

亳州: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群众福祉

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行动、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精准做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近日,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亳州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实施方案》。30项民生实事“实”在哪?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市每年实施的民生实事中,都把促进就业摆在首位。

今年我市将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集中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累计建成线下实体零工市场(零工驿站)4个。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脱贫户及防止返贫监测户家庭、退捕渔民家庭、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残疾人身份、特困人员中的2026届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通过“银行代发、直补到人”的方式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在常住人口达10万人的城区至少建设1个公益性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提供常态化对接服务,进一步完善“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实施放心家政行动,我市今年将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625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8100人。积极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配合落实好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稳岗返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对符合条件的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家政服务企业,按规定配合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持续落实推进“一人一码(牌)”,让家政服务更规范、更放心。

守护“一老一小”成就“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牵动千万家庭,是家事,更是民生大事。

今年我市将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4个,各县(区)不少于1个;农村幸福院不少于64个。对公建公营的农村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我市将优先在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服务需求急切的社区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年人较多、服务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农村幸福院。

实施老有所学行动,今年全市老年学校将新增学习人数1.1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28万人左右。

实施安心托幼行动,今年我市将新增托位1800个;实现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各县(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我市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大型园区开展托育服务,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建设托育点。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落实省级财政每个普惠性托位1万元补贴。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扩充学位990个。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

资助困难家庭学子8.3万多人次

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党委政府一直放在心上。

今年我市将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分类资助。对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个人不缴费),对低保对象给予33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费70元),对返贫致贫人口给予30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费100元),对监测人口给予20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费200元)。

我市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今年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500人次。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不低于7450件。

今年我市将强化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1053人。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作用,因人施策,做到应帮尽帮、应援尽援、帮援及时。

我市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今年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3765人次。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及时资助。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今年我市将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1274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为1322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5万元实施。为70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为62名残疾儿童提供其他辅具救助。为8627名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药费补助。

我市将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今年为1604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为1200名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开展托养服务。通过寄宿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今年我市将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为8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优先改造“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

送戏进万村不少于1300场

丰富文化供给,为群众幸福“加码”。今年我市将完善便民文化设施,依托“15分钟阅读圈”及乡镇文化站,建成25个公共文化空间,举办各类活动290余场,年服务群众41万人次。

今年我市将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向全市每个行政村送演出不少于1场,全年演出不少于1300场,每场演出时长一般不少于100分钟。鼓励开展“送戏+”(景点景区、街区、文化园区、商业综合体等)行动,提升“送戏”质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推动全市工会驿站增能提质,今年我市将建设61个全国和安徽省最美工会驿站。推动具备条件的驿站提供政策宣传、休息、饮水、热饭、如厕指引、手机充电、冰箱或制冰机、理发、应急药品、小维修工具、针线包、雨具、一键入会、爱心互献、法律援助指引等15项基本服务内容及优惠餐、电动车充换电等服务。

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7个

改善居住环境,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年我市将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7个。鼓励倡导居民个人出资,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我市将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推进老旧住宅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常态长效,推动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5000个,实施住宅小区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维修22.5万平方米,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98台。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攻坚行动,聚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物业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升全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市中心城区今年将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0000个以上,其中公共停车泊位新增2550个以上。利用我市已建成的“智亳车”智慧化停车平台,推进城区公共停车场智慧化改造,接入统一智慧化平台,打造城市停车“一张网”。

此外,今年我市还将实施“惠民菜篮子”行动、“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加快实施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以及“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健康口腔行动、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适龄女性“两癌”防治和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等民生实事,聚力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增进群众福祉。(记者 汝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