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是中华药都,世人皆知。
但你知道吗?作为药都的亳州,目前食用菌面积0.9万亩,年产量3.39万吨(鲜品),产值2.67亿元。羊肚菌、毛木耳、秀珍菇、香菇、赤松茸、白松茸……这些大家在餐桌上见到的常客或稀客,在亳州都有地方种植。
小菌菇,为何在亳释放大“蘑力”?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业优势,采用“肉牛+菌菇”“秸秆变菇”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食用菌规模生产示范基地、制种中心、菌袋生产中心,形成了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的产业体系。
“智能房”里种出“科技菇”
通过手机操作智慧数字控制系统,设定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数据,就可以为“智能蘑菇房”营造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不同种类的“科技菇”全天24小时连续产出。这样科技感十足的农业生产画面来自我市的食用菌产业。
日前,在蒙城县绿色智慧食用菌产业园,100个“智能蘑菇房”通过精准的环境控制,可以让不同种类的蘑菇在最适合生长的环境中,始终处于出菇状态。
“智能蘑菇房”又被人们称为“蘑菇方舱”。在控制中心的智能显示屏上,产业园管理人员通过智慧数字控制系统,可以清楚看到每个“智能蘑菇房”的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湿度等相关数据,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智能管控,环境可控。
食用菌产业园负责人吕海涛告诉记者,每个“智能蘑菇房”通过营造一个完全独立、最适合蘑菇生长的人工智能化环境,可以让不同种类的蘑菇在最合适的环境中舒适地生长。
据了解,该产业园占地14.5亩,一间“智能蘑菇房”每月生产平菇在1万斤左右,一年产量可以达到12万斤,始终处于爆发式出菇状态。
近年来,蒙城县坚持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始终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蒙城已形成大棚食用菌、智慧食用菌、林下食用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全县各类食用菌生产主体47个,初步形成以平菇、秀珍菇、赤松茸、毛木耳等常规品种为主导,以羊肚菌、金耳、桑黄、灵芝、猴头菇、红托竹荪等珍稀品种为补充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格局。
蒙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朝云表示,下一步,蒙城县将围绕“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积极发展特色珍稀食用菌”总体发展方向,打造食用菌产业强县。
当前,蒙城县智慧菌菇农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园区占地80亩,分设4个基地,安装350个移动式智慧菌菇房。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可达4200万斤食用菌,产值可以达到1.68亿元,直接经营效益可以达到5000万元以上,可带动农民就业300~500人。
给亳州秸秆施个“蘑”法
不仅在蒙城,在整个亳州市,小菌菇已经全面开花。
“我们这里种植的品种很多,有羊肚菌、赤松茸、秀珍菇、平菇、草菇、金耳(罐头)等。这些菌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培育、种植的品种,产量、收益较为稳定。”在利辛县共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园,负责人马艳敏带领记者来到种植大棚,说起自家的产品如数家珍。
共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园占地近400亩,总投资3200多万元,共有种植大棚100多个,年产值可达500多万元,带动就业100多人。
共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园是利辛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缩影。
到2024年9月底,该县食用菌产量达6650吨,产值8871万元,主要品种有羊肚菌、金耳、平菇、双孢菇、赤松茸、白松茸、秀珍菇、草菇、木耳等。预计2024年底食用菌种植基地面积有望突破3500亩,食用菌产量达1万吨,产值超1亿元。
在与利辛相邻的涡阳县涡南镇胡碱村,“涡阳县食用菌产业园涡南基地”里,一座座大棚内整齐地摆放着生产香菇的架子,菌棒整齐排列,香菇长势喜人。“现在每天能采摘鲜菇一万多斤,每斤市场价能卖到6块钱,经济效益可观。”该基地负责人朱鸿芳说。近年来,涡阳县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285万元,建成了食用菌制种中心、菌袋生产中心和一定规模的生产示范基地。
谯城区也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制定奖补政策、整合项目资金,对建设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自动拌料机、全自动装袋机、自动喷淋设施等进行奖补,大大提升了食用菌种植的装备水平。谯城区提出到“十四五”末,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达到1.5万吨、1.8亿元以上。
发展食用菌产业,亳州有何优势?
原来,亳州有丰富的小麦玉米秸秆、肉牛等畜禽粪便、中药材残渣等。这些资源都是食用菌的“美食”。
利辛县共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园就利用小麦、玉米秸秆资源优势,通过加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食用菌的培养基,实现了“秸秆变菇”及资源的循环利用。该公司还采用现代微生物工程技术,结合菌菜轮作模式,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扶持小菌菇撑起“致富伞”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六一战略”的总体要求,聚力推进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依托农业大市资源优势和药都亳州品牌知名度,推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走深走实,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统计,目前全市食用菌面积达0.9万亩,年产量3.39万吨(鲜品),年产值2.67亿元。主要品种在三县一区均有分布,其中羊肚菌面积达5800亩,平菇栽培近7万平方米,毛木耳、秀珍菇、香菇、金耳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现有工厂化菌棒生产企业6家,拥有菌种(栽培种)生产许可证企业1家。食用菌加工企业亳州康仕嘉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香菇、杏鲍菇等果蔬脆片产品,推动了食用菌二产的开发。
为了拉动食用菌产业发展,我市印发了《2024年全市蔬果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细化了蔬菜食用菌发展目标任务,明确落实责任。
如何培优育强?对此,我市围绕食用菌菌种制作、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食药用菌酵素加工等领域,积极谋划产业项目,扶持壮大本土企业,招引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产学研,分别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建立科技兴菌专家团队,与亳州学院签订亳州市食药用菌资源保护及优质低碳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学院教授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咨询专家,推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加强技术培训指导,积极培育生产经营主体,示范带动更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食用菌产业。拓展秸秆利用渠道,推进秸秆基料化运用,开发秸秆原料结合畜禽粪肥,根据生产配方再进行发酵即可制成食用菌培养基。进一步强化绿色、有机食用菌基地和产品的认证工作,以品牌为载体,立足亳州,面向全国,推销我市食用菌产品。 (记者 刘景侠 通讯员 代慧康 汝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