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陶然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近日,《2023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蓝皮书》发布,在总结上海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脉络、分析全球青少年科创教育潮流趋势的基础上,面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教育新需求,以及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催生的教育形态变革,提出了新时代青少年科创教育的未来思考和发展建议。
这本蓝皮书由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编撰,是全国第一份以蓝皮书形式发布的青少年科创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科创教育强调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新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
2021年4月,上海市教委设立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指导学生(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专家咨询机构。2021年至2023年,市科创委评审和命名了94家上海市学生(青少年)科创教育基地,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中小学生开放,传播前沿科技信息和成果,并引导学生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北斗导航基地、C919大飞机……科研人员带孩子们走进这些“大国重器”场所,在他们的心田撒下科技创新的种子。
蓝皮书首发座谈会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蓝皮书对上海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很有启发。科学教育要增强现代性和前沿性,把近年来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学生可学、可探究的内容,通过与科学家的合作,将最新科研成果“降维”形成青少年探究性课题。“一位教育专家说,国内理科教材一直难以跟上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步伐。这个问题提示我们要加强科学教育的现代性和前沿性,紧跟时代步伐,形成上海特色。”
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改变教育形态。科学教育课程要走向综合,形成跨学科一体化教学体系,并推动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扩展成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同时,要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畅通教育链、工程链和人才链,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培养出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
蓝皮书提出4项发展建议:一是上海科创教育应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和生态化的科创教育基地优质资源大集群。二是建设面向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科创教育优质课程资源的平台。三是探索未来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发现、培养和跟踪未来创新人才的数字化系统。四是营造浓郁的源于校园、家庭和社会的多层面多样态科技创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