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咖啡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咖啡产业发展大潮的“新秀”。相关数据表明,2023年,我国咖啡产业规模达2654亿元,人均咖啡消费杯数16.74杯;《2023中国咖啡市场洞察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四五线城市的咖啡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250%以上。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市场逐步向县城和乡村下沉。融合乡村宁静自然、都市优雅时尚的“村咖”,在打卡经济加持下,正成为继“村晚”“村超”“村BA”之后,又一时尚新趋势、消费新场景、乡村新产业。黄山市乡村旅游发达,乡村咖啡屋分布广泛,2023年发布了“黄山市百佳咖啡屋名单”,今年又启动了大黄山全球“村咖”设计邀请赛,“村咖”成为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令人惊叹。
现状分析
空间分布:一集聚一扩散
全市三区四县都有“村咖”布局,从空间分布上看,呈现出“一集聚一扩散”现象。
向热门景区度假区集聚。全市109家“村咖”中,位于景区度假区的有61家、占比55.6%,主要分布在宏村(12家)、西递(11家)、汤口(6家)、西溪南(5家)、齐云山(4家)等热门景区度假区。
向和美乡村示范村扩散。景区度假区之外,还有48家“村咖”分布于生态优美、风景如画的和美乡村,屯溪区朱村、黄山区汤家庄村、歙县槐塘村、休宁县儒村(三棵树)、黟县碧山村和丰梧村、祁门县芦荔村等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集聚了一批“村咖”。如位于祁门芦荔村的“喵”的咖啡馆,以“稻田猫咖”为卖点,在8月全市文旅新品发布会上作“村咖”专题分享,并将在祁门、黟县新开设“树下猫咖”“桥头猫咖”等系列主题咖啡馆。
经营业态:自主化多元化
经营模式自主。109家“村咖”中,连锁经营的仅6家,自主经营的达103家、占比94.5%,绝大多数为自主创业、自创品牌。
配套业态多元。109家“村咖”中,纯经营咖啡业务的8家,有配套业态的101家、占比92.7%。民宿是“村咖”最重要的载体,101家有配套业态“村咖”中,经营民宿业务的达67家、占比66.3%。文创、露营、烧烤、音乐、农场等也是“村咖”的常见结合形态、配套业态。如徽州区坤沙村的岸香·稻田咖啡,是岸香·居田谷民宿项目的重要配套,与私人影院、西餐厅、休闲书吧、稻田会客厅等形成高品质的休憩体验;作为祁门县桃源村民宿配套服务产品的南咖啡,开办数年年均客流几千人,旺季时日均达上百人;屯溪区瑶里村瑶草吧咖啡,兼具农场、露营、烧烤、音乐等多种业态,成为市区近郊的热门“村咖”。
营销方式多元。109家“村咖”中,有自媒体营销账号的101家、占比92.7%,善于运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注重网络宣传营销和推广引流。如塔川书院稻田咖啡抖音粉丝数达15.6万,汤口云上咖啡抖音粉丝数达4.2万。
发展成效:两带动一促进
带动一批青年来黄创业。109家“村咖”经营者(主理人)中,有44家为市外来黄创业者、65家为市内返乡创业者。这一群体热爱乡村,有情怀、有梦想、有活力,是“新农人”“新黄山人”的生力军。如位于西溪南村的溪边55咖啡馆,主理人就是在纽约经营咖啡馆近20年的一对夫妻。
带动一批农民就业增收。109家“村咖”累计聘用人数(含参与经营的业主)442人,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村咖”创造了消费新场景,109家“村咖”人均消费在36元左右,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村咖”利用了乡村闲置资产,盘活了乡村优质资源。如蓝田咖啡馆是蓝田镇儒村村与寻朴文旅合作的首个乡村运营业态项目,以村集体经济投资基础设施、运营公司负责日常管理运营的模式合作,项目所产生的营业收入按约定比例分成。
发展路径:“村咖+”跨界融合
美丽的风景为“村咖”提供了最大的流量入口。咖啡是门票,风景是商品。“村咖”的魅力,不只是咖啡本身,更在于所售卖的风景。
黄山是安徽文旅资源最丰富、文旅产业最发达的地区,拥有黄山、徽文化两大顶流IP,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56家61处A级以上景区,同时奋力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黄山样板,持续推动“五微”走向“五创”实现“五美”,既有旅游资源加持,又有和美乡村增色,为“村咖”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民宿产业为“村咖”提供了强大的客流支撑。黄山大多数“村咖”与民宿相伴相生,主要为住客提供休闲休憩的公共空间,更多是作为民宿的配套服务产品、引流聚流的吸引物。当前,黄山已有徽州美宿3200多家,黄山宿集已具规模、形成品牌,年接待过夜游客超过20万人,为“村咖”提供了有力载体、稳定客流。
丰富的乡村业态为“村咖”提供了更多的组合空间。“村咖”的盈利在于一杯咖啡的跨界组合,如“咖啡+民宿”“咖啡+露营”“咖啡+音乐”“咖啡+农场”“咖啡+创意”等。
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为“村咖”跨界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黄山乡村旅游火热,特别是随着大黄山建设的深入推进,加快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坐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医疗康养等六大高端服务业,一批文旅大项目和“小而美、小而优”项目相继建设,旅居、演艺、研学、影视等不断涌现……让“村咖”业态更丰富、更具吸引力。
如何长红?
黄山“村咖”风味独特、特色鲜明,但不是咖啡原产地,也不是咖啡生产加工基地。要作为一种赋能的业态进行打造,通过“咖啡+”培育更多的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进一步提升“村咖”数量、规模和分布,增强产品特色和核心吸引力,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确保黄山“村咖”长红。
热度炒起来。充分发挥来黄或返乡创业年轻群体活跃度高、创新创意能力强优势,通过成立“村咖”协会,举办大黄山全球“村咖”设计邀请赛、“村咖”创业交流分享会等活动,遴选一批具有辨识度、在地性、创造力的“村咖”创业项目,形成一批“村咖”创业典型案例,搭建“村咖”经营者互动交流、信息共享、创新创业的集聚平台;培育“村咖”行业领军人物,借鉴向云端模式,支持新娘房瀑布咖啡、“喵”的咖啡馆等顶流“村咖”对经营模式和产品场景进一步复制推广;探索制定乡村咖啡师技能培训制度,通过举办乡村咖啡技能大赛、授予“村咖”能手荣誉等形式,“以赛代训”“以赛代评”培育一批咖啡制作乡村人才,进一步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推动人才集聚。
场景串起来。黄山“村咖”主要分布场景在民宿、在田园,“三分卖咖啡、七分卖场景”是其生财之道。可借鉴蓝田咖啡馆、新娘房瀑布咖啡等村企合作形式,遴选与咖啡融合的适宜性场景,举办面向“村咖”行业领军人物的场景与咖啡供需对接会,通过整村运营、乡村联合体运营模式,打造“咖啡+民宿”“咖啡+露营”“咖啡+摄影”“咖啡+书屋”“咖啡+音乐”“咖啡+写生”等融合创新场景,用一个个“村咖”、一杯杯咖啡将黄山乡村的美丽风景和优质资源有效串联起来,推动“风景”变“场景”、“颜值”变“产值”。
特色提起来。黄山“村咖”融合自然美景、历史古迹、徽州文化,装修设计雅致,咖啡产品多元,展示了徽式生活的闲适美好。持续发力产品端,丰富咖啡产品类型,打造毛峰拿铁、红茶咖啡等具有黄山特色的“茶咖”爆款产品,开发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需求的咖啡饮品;鼓励开发咖啡周边产品,注重包装设计的年轻化时尚化,推出具有黄山元素的周边创意商品,如印有汪满田鱼灯的咖啡纸杯、与黄山风景区联名的马克杯等,推动咖啡与景区街区、历史文化、非遗手作等深度融合;依托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黄山名茶资源,推进上海明谦咖啡与祁门平里镇合作建设专业化咖啡工厂,打造一批具有黄山特色的咖啡示范性乡土工厂,推进咖啡产品创意发展,做足“村咖”特色文章。
营销做起来。“村咖”具有网红属性、跟风效应,黄山大多数“村咖”都有自媒体运营账号。应进一步抢抓新媒体流量阵地,举办新媒体平台运营技巧及学习交流活动,引导“村咖”经营者、消费者在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分享打卡笔记和视频,引发一波流量关注,形成黄山“村咖”品牌阵地;通过文旅新品发布会、文旅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发布黄山“村咖”地图、大黄山“村咖”TOP20、来黄山必打卡的10家“村咖”等线路和产品,集中媒体资源打造一批网红“村咖”,以“流量”赋能“村咖”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