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

首页>地方频道>宣城>要闻

宣州区:文昌镇打好“引育用”组合拳 激活乡村人才强引擎

近年来,宣州区文昌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人才工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构建引、育、用工作链条,引导各类人才流向乡村振兴主战场、主阵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源头活水”。

千方百计“引”,建立乡村人才“蓄水池”。紧盯乡村振兴需求和人才缺口,多途径多举措多领域吸引各类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坚持党管人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内容,深学笃用,知行合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会议精神保持一致。建立联席服务专家名录,畅通人才信息网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良好人才工作局面。全面摸底谋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定期更新和完善优秀乡村人才信息库,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人才返乡探亲为契机,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各村组,通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掌握在外人才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全镇共摸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文旅实用人才等220余人,春节期间走访慰问我镇18名优秀人才。拓宽引才渠道。积极入企开展“宣十条”等人才政策宣传,持续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人才交流活动,2024年开展返乡人员座谈会、宣讲演讲、业务政策宣讲等活动10次,吸引300余人参与,新吸纳17名在外就业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有效推动我镇人才交流互动、增进共识、激发活力。

精准精心“育”,提升乡村人才“硬实力”。聚焦乡村人才特点、需求,分级分类开展集中培训、技能提升、专业指导等,不断锤炼乡村人才能力本领。加强教育培训。围绕农技推广、直播电商等方面的内容,整合各类涉农教育培训资源,邀请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政策宣讲和实践操作,2024年共开展就业技能、农业技术培训等12场次,提升了我镇技能人才水平。壮大青年队伍。开展“凝青聚力 共话文昌”青年干部履职分享、“干部结对帮带”制度活动,通过“结对帮带”、上台分享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青年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2024年新开发6个公益性岗位和8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安置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和2名就业见习生,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后备力量。从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基层组织力量,2024年在全镇公开选拔2名村级后备干部,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巩固乡村振兴基层基础。鼓励后备干部主动参与到项目建设、和美乡村、信访维稳等工作一线,并为后备干部购买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安心扎根基层。

不拘一格“用”,激发乡村人才“新动能”。坚持用当其时、用当其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着力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强化示范带动。注重把年纪轻、致富能力强、思想素质高的乡村人才优先发展成为党员,发动其主动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身边典型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乡村人才社会认同感和干事成就感,使其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生力量。强调一线压担。引导人才服务下沉,选聘五位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结对服务行政村,做到全镇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对接、联系、服务乡村各类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农业种植、水利建设提供科技服务,确保人才服务“不打烊”。加强选派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选调生群体的培养管理,引导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服务基层、扎根基层。聚焦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活动,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合作,设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竹编传统手艺宣传调研活动,实践团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大学生在宣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2024年共组织26名在校大学生来我镇参加实习实训,动员126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宣传文昌传统手艺开辟了新路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