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吸纳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企业,优化创新服务
溧水开发区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强磁场”
触摸溧水经济开发区25年发展脉络,科技创新氛围愈来愈浓。从传统工业制造到高端智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相继崛起,今年新增3名院士,1家独角兽和3家瞪羚企业,以及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为梯,登高景致好。如今的溧水开发区正以国际视野、全局思维谋势而兴,广纳天下英才,集聚创新因子,踏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对一指导,初创企业1年获950万元资金支持
不久前,南京金邦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伟入选2018江苏省“双创个人”(创业类)。时隔一年,再次到位于溧水开发区科创中心3楼的田伟办公室探访,发现橱柜里又多了几块奖牌,其中分量最重的是“培育独角兽企业”牌子。
2016年,走出校门1年的田伟来到溧水创业,开发和销售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短短3年时间,公司产值翻了10倍,公司员工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30人。回首创业历程,田伟感慨,多亏了溧水开发区的帮助,特别是园区人才办给予的创业支持。
通过园区政策宣传和申报指导,田伟入选2016年区级人才,因此享受到免费使用500平方米创业场所3年、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以及80多平方米人才公寓。2017年,溧水开发区科技人才局指导田伟参加全市大学生创业比赛,获得特等奖,又获50万元资金支持。“这让我可以加大研发的力度。”田伟说,因为有第一年的积累,到2017年,公司逐渐打开市场,销售额直线上升。但对田伟和他的项目来说,通过这次比赛获得的不止这部分资金支持,还有广泛接触风投的机会。之后不久,田伟的项目获得市产业基金和机构投资共900万元,此外,还获得银行授信300万元。
田伟把大部分资金用在研发上,促进公司不断提档升级。去年,公司销售额突破千万,预计今年将达到1800万元。今年10月,该公司被列入全市第二批独角兽培育名单。他感慨,自己作为工科男,不善于交流,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帮助他从创业路演到人才答辩,一点一点耐心指导,帮助他赢得一次次机会。
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截至今年11月底,当年集聚高素质人口9749人,9人入选高层次创业人才。“十三五”以来,溧水开发区已经累计集聚高素质人口21795人,36人入选高层次创业人才。
3名院士加盟,企业创新氛围浓厚
“除了主管部门推动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自主创新。”溧水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积极落实“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先后举办多场企业与宁高校的对接会,优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已经与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产学研协议。引进了两家新型研发机构,分别是南京溧航仿生产业研究院和南工大先进生物材料及过程装备研究院。
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园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溧水开发区科技人才局科技科茆仁强介绍,园区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多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实验室与高校研发的创新平台正在逐步投入使用中。南京天河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天河模具云”平台;开沃新能源与百度合作主要在自动驾驶领域、信息化产品领域两个方向……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成功入选南京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级“准博站”)。
园区创新氛围浓厚,吸引了3名院士加盟。今年3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皇家科学院院士贾马尔-迪恩(Jamal Deen)在溧水经济开发区投资注册的南京迪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这标志着他所参与的“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科技服务云平台”正式落户溧水,是该区首个外国院士加盟的企业。此外,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携团队成员与开发区澳华集团合作成立江苏澳华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进行前沿开发研究。中国工程院欧阳平凯院士携团队成员与溧水开发区合作成立的南京先进生物材料与过程装备研究院,目前已通过备案认定。
随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创新型企业快速集聚。今年5月A.O.史密斯环境电器全球超级产研基地在溧水开发区投用,面积约6.5万平方米,有30个技术平台。
技术引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从而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预计今年将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多家。截至目前,园区内开沃新能源汽车公司已被认定独角兽企业,康迈、卡莱德、银茂3家企业已被认定瞪羚企业。
为减轻企业创新负担,溧水区今年初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为满足条件的企业提供创新券,每年最高20万元。目前,溧水开发区有51家企业成功申报创新券。
新增数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厚植创新沃土
位于溧水产业新城的人才公寓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目前已装修结束,即将交付使用。同在溧水开发区的汇智产业园人才公寓已经主体封顶,正在装修施工,投用后将再增加2.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总居住人数超2000人。此外,园区还建有6万平方米科创大厦和2万平方米中试厂房等创新载体。
今年3月溧水区人才安居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开发区积极落实人才安居政策,目前已有68家企业通过了网上审核,第二、三季度累计共有近500名各类人才通过审核并进行了公示,将获得相应补贴申请。同时有23名人才通过 “人才购买商品住房服务”购买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
溧水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做好企业和人才的“店小二”,“当企业需要时,我们近在眼前,做好服务;当企业不需要时,我们就远在天边,给企业充分自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上。”
花香蝶自来。溧水开发区近年来厚植创新沃土,点燃人才科技双引擎,成为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兴业的热土,今年共签约项目29个,其中创新型企业占一半以上。
(南京日报记者 叶敬 胡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