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高新技术企业288家,建成双创载体300多万平方米,吸引海外留学归国人才2000余人,新型研发机构签约项目数量质量引人注目……自2017年年底成立以来,南京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倾力打造创新高地,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如何做优营商环境?如何集聚高端资源?如何有效考核落户项目?这是摆在所有高新区面前的“三重门”。创新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也一直是个难题。“‘增量、提质、产业化’是江宁开发区服务创新名城建设、推动科技创新的三大着力点,当前,开发区科技创新正由数量的集聚转变为质量的提升,而驱动这一转变的关键突破口就是新型研发机构。”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会祺说。作为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五的国家级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在紧盯创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同时,狠抓发展效率,把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名城的重要引擎,在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背景下成果颇丰。
如何做优营商环境?
2017年11月,江宁开发区整合区位最好、实力最强、条件最优的23.42平方公里板块,挂牌成立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如今,从江宁宏运大道到苏源大道,再到正方大道,一条“S”形弧状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园已然串成。
“一年多以来,园区共引进新型研发机构47个,18个通过市级备案,居全市第一。9家新型研发机构13个创新产品入选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首购首用产品目录,居全市第一。” 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科技人才局局长张洋告诉记者,47个新型研发机构均围绕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与新材料、电子信息与网络通讯软件类、生命健康等主导产业。同时立足高端,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资源团队。
47个新型研发机构犹如在高新园种下的创新种子。“园区上下有专门的力量在服务创新,促进这批种子尽快发芽、壮大,孵化成长出一个个高新企业。”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专门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帮办小组,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企业的融资和市场推广,并设立创业导师。据了解,目前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已引进、孵化企业263家,在研在孵项目数111个,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有效打通。
“这里整个营商环境都讲究效率和服务性。”江苏MEMS智能传感器研究院副院长、江苏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牟恒认为,正是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效的服务质量和有力的政策保障,让创业团队选择落户江宁,“园区对职业经理人、知识产权、创投基金等方面提供的培训等指导服务让我们觉得,这里的创业正从热情转向专业。”
如何集聚高端资源?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就要将创新放到全球坐标、国际视野中来定位。今年江宁开发区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步伐提速:新引进2位诺奖得主、6位海外院士,建设数家离岸孵化器、海外工作站,构筑面向全球的创新格局。
先后在美国波士顿、旧金山等地设立引智工作站后,去年4月,江宁开发区高新园海外招才引智驻英工作站成立;去年12月,俄罗斯海外创新中心成立、德国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法国创新工作站成立……目前,开发区还正忙着在以色列和德国图林根州打造两个全新离岸孵化器。这些海外机构,将成为南京企业海外创新、海外企业对接南京创新资源的“桥头堡”。为了给这些顶尖人才搭建创新生态圈,释放引领作用,江宁开发区与招商蛇口共同携手,合作建设了全国首个诺贝尔奖科学与艺术小镇。
接踵而至的还有来自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6位外籍院士的顶尖项目:新西兰工程院院士陈小奇领衔的智能制造研究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领衔的科沃云计算项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开发区累计集聚两院院士42人,人才集聚规模和质量居南京第一方阵,人才竞争力居江苏前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园区高端人才中占比近60%。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化是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审视自身,无论从经济总量、产业积淀还是从发展阶段来看,都走到了加速国际化的窗口期。”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相关负责人认为,如果说打造诺奖小镇是江宁开发区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新高峰”打前站,那么在此背后,还有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在全面推进。
落地项目如何见实效?
“能够集聚多少人才、有多少研发投入、设立怎样的平台、产生多少专利技术、企业集聚度与孵化项目数……按照发展规律,我们提了许多要求。”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开发区高新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爱军说,为了把效果落在实处,园区对落户项目进行定期考核评定。
2019年,江宁开发区将紧扣质量效益这个中心,深入做好“引进项目落地见效”这篇文章,在创新上进一步提升地位和分量。所谓“引进项目落地见效”,就是要把2018年引进的47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扎扎实实地落地见效,要抓孵化、抓项目化、抓产业化,抓社会资本的实际到位,抓项目运营的监测评估,科技条口有专门的队伍、专门的机制、专门的措施,抓紧抓实抓出效益。
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作为第一批落户园区的新型研发机构,紧密围绕国家及开发区要求,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构建并实践基于废水资源化、再生利用与水质目标管理的 “三三三”(三级标准、三级控制、三级循环)流域治理模式和“点、线、面、管”重污染河流系统化治理路径,形成“孵化器+人才引进+产业基金+创业导师”的双创体系。
“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水平都提升了,但对我们的考核评定也很严格。”该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富强认为,科研可以容许试错甚至失败,但产业化过程越往下越不能失败,园区的评分也是一种督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样作为南京首批备案成功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钜力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一年以内就顺利完成了人才团队、注册资金、专利数目等方面的指标要求,为智能装备、智能检测、智能分检等领域提供了许多关键技术。“我们始终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和研发技术。”该研究院院长李建宇告诉记者。
在前不久刚刚颁布的2018年度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奖中,32家年度绩效评估获奖的新型研发机构闪耀全场,而其中就有8家来自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其中2家新型研发机构获2018年度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一等奖,数量并列全市第一。“会上现场签约10个新型研发机构项目中,有3个是我们的。”在江宁开发区高新园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是对江宁开发区高新园这一年多来紧抓实效的肯定。
2018年,南京市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主抓手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签约落户南京,全市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已突破200家。一年来,新型研发机构给南京带来新增投资29.8亿元,孵化引进企业811家。
以江宁为代表,南京市对新型研发机构及其科研团队采取的“轻管理,重服务”管理服务模式,让科研工作者觉得开展工作“很舒服”,“对政府更有信心的同时也对南京这座城市更有认同感。”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钱进说。
(新华日报记者 王甜 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