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东联镇玉楼村,田间地头绿浪接天。悠闲踱步的鸭子与等待丰收的水稻,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图景。
“以前这些田都是荒地,杂草比膝盖还要深。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抛荒地都没人种。”种植大户钟成付回忆道,“农村人回农村嘛,这么好的地不种太可惜了,我就想着要把地用起来。”
今年49岁的钟成付是玉楼村的村民,也是成华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钟成付多年前一直在外跑运输,2000年回到玉楼村,流转了几十亩抛荒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最辛苦的时候是夏粮抢收时,我每天早上四点半就起来了,要在五点前赶到田里,准备收割水稻。有时候在收割机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一天下来要站十多个小时。中午都是我爱人送饭过来,在田埂上坐着吃完饭就要继续抢收抢种。”钟成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田里,尽管如此辛苦,但由于缺乏经验,从2000年开始就连着亏了三年,一亏就是十几万元,后面几年虽有好转,但依旧收入甚微。
意识到自己缺乏经验后,钟成付便开始积极学习。从2008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同时也上网自学,翻阅大量农业书籍,学习和掌握农业种植技术。
“学得多,经验充足了,技术进步了,收入自然上来了,2011年开始就盈利了。”钟成付告诉记者,到了2011年,他将学习的“种养一体”技术实践到承包的400多亩地里,一边种植水稻,一边在水田里养鸭养鱼。鸭子吃杂草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鸭粪、鱼粪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实现稻鸭鱼共生,鱼鸭米同收。
“我在2004年就花六七万元买了收割机,考了驾驶证。后来又引入了无人机,现在又买了两台收割机,一台拖拉机。机械化的应用,人轻松了,钱也挣多了。”钟成付表示,无人机精准喷洒农药、肥料,拖拉机、收割机提高播种、收割效率,都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钟成付介绍道,目前主要种植水稻,同时也种植小麦、油菜,还承包了四十多亩鱼塘。每年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小麦亩产700斤左右,油菜籽亩产350—400斤,去年还建了油厂,油菜籽成油一万多斤,算下来一年的纯利润有十七八万元。
“2017年盖了新房子,今年又添了新车子。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有盼头了。”钟成付笑眯眯地说,“等九月上旬这批中稻收割了,又能卖个好价钱。”
荒地不见了,田里的庄稼绿了,钟成付的日子也红火了。成华家庭农场不仅每年付给村民们十几万元的土地租赁费用,还在农忙时节雇佣当地农民,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通讯员 郜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