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开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总结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实验区建设与发展开展自评工作,全面总结亮点和典型经验,重点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做法,近日,“区域智慧教育‘政产学研’合作共建交流会”——蚌埠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项目结项仪式顺利举办,西北师范大学、蚌埠市教育局、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参会,全面总结蚌埠市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工作,并就下一步合作达成共识,共建智能教育人才培育基地。
2020年8月蚌埠市成功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布《蚌埠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实施方案(2020-2023)》,围绕“数据驱动 因材施教”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智慧课堂促进精准教学探索行动、专递课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数据支持的因材施教研究行动、数据驱动的因材施教典型案例汇聚共享行动的四大行动。成立了蚌埠市智慧教育专家委员会,特聘西北师范大学和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教授为专家委员会专家,制定符合蚌埠市市情的教育信息化规划路径。在蚌埠市电教馆基础上组建蚌埠市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遴选了12所实验校,专项研究课题20个,联合研制《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评价规范》;连续三年举办全学科全学段“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优质课比赛,累计举办31期全市中小学智慧课堂教学抽样比赛。按照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工作计划,今年将全面总结实验区建设工作,凝练成果,辐射推广。
为进一步推进政产学研(UGBS)联合机制创新,坚持引进高精尖人才来蚌发展,全面扩充全市教师队伍建设,蚌埠市教育局与西北师范大学、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智能教育人才培育基地,蚌埠市江淮智慧教育研究院、蚌埠第一中学、蚌埠第二中学、蚌埠第九中学、蚌埠市蓝天路小学、蚌埠市城南学校作为首批智能教育人才共育基地参加了揭牌仪式。未来,多方构建“师范院校+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校”的智能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体,协同开展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新渠道。蚌埠市教育局积极搭建就业与实践基地合作,发挥信息化教学与实践场域优势,提供地方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广泛吸引人才来蚌就业与发展,深化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揭牌仪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亲临会场见证指导,并为“政产学研”智能教育人才共育基地揭牌,顾先生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要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二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关系;三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关系。顾先生希望广大教育者在掌握信息手段教学的同时,更加回归育人的本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一步,蚌埠市教育局将以此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总结工作为契机,全面总结梳理三年来实验区典型教学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在今后的智能教育人才培育工作中,继续发挥各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实践等方面的优势,满足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