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乡村理发师20余载初心不改 解决村民“头等大事”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素有“剃龙头”祈求好运的习俗。这天,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59岁的乡村理发师杨晓平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从2002年开始,杨晓平用一把推头剪、一副热心肠,坚持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解决“头等大事”,累计理发人数达2万余人次。

在村里开起理发店

走进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北山宣村民组,在一家民房的墙上,看到醒目的“理发”两字,这是杨晓平的家,理发店就开在这里。

来到屋内,镜子、剪刀、梳子、喷壶、吹风机、围兜等理发用品一应俱全,几位老人翘首以待,排队落座。

杨晓平手法娴熟地为顾客理发,随着“咔嚓咔嚓”的清脆声响,不到10分钟,原本显得凌乱的头发就变得干净利落。

像这样在村里理发,杨晓平坚持了20余年。

1986年,杨晓平中学毕业后,跟着姨父在合肥一家理发店学习理发、刮胡须的手艺,勤奋好学的他很快就掌握了理发的一整套技术要领,在合肥做起了理发师,这一干就是16年。

2002年,杨晓平看到老家一些老年人和小孩要步行七八里地到集镇上去理发,很不方便,于是他决定在老家开个理发店。

说干就干,2002年4月,杨晓平购买了一整套理发工具,在家里为乡亲们理发。他手艺精湛,服务热情,渐渐地,回头客越来越多。  

热心服务收获认可

早些年,在农村,大人农活忙,没时间打扮孩子,有的孩子头发长到盖住眼睛也顾不上剪。遇到这种情况,杨晓平就带着工具到孩子家里去理发。

有些孩子淘气,在泥地里玩耍,长时间不洗头,头发打结了,杨晓平也不嫌弃,耐心为其打理脏乱的头发。有些家长过意不去,要多给点钱,他却执意不收。

后来,孩子们长大了,离开村子外出求学,但理发还是爱找杨晓平,一到学校放假,就回来找他理发。

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杨晓平也主动上门服务。88岁的付书新因脑梗引起偏瘫,家人用轮椅推着他去找杨晓平理发时,杨晓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决定主动上门为老人家理发。几年来,杨晓平随叫随到,从不间断。“晓平人好,服务也好,老头子理发现在只认他。”付书新的家人说。

2017年以来,杨晓平还每月到桥头集养老中心为60余名老人理发。“正常理发10元/人,晓平在我们这只收7元/人。”桥头集镇养老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说。

“能用我的一技之长给乡亲们带来便利,也算是让我这门手艺有了用武之地。”杨晓平告诉记者,早年间,他的身体已不适合外出打工,这么多年,也是乡亲们一直照顾他的理发生意,才让他能够养家糊口。

当被问及何时会放下剪刀时,他说,打算一直把这事坚持下去,一直到拿不动剪刀为止。

合爱同行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卫晓敏 实习生 汪咏琴 通讯员 汪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