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名为《焕新传统产业 推进绿色转型》的文章推介常州市传统特色行业治理做法。近年来,常州紧抓高排放、高耗能传统行业综合治理,做好污染“减法”,增添绿色底色。
(一)整体谋划工作机制。出台传统特色行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构建“1个方案+4个重点行业+5个特色产业集群+7个板块”综合治理体系,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大专班”牵头抓总,建立完善调度督促机制,对年度计划开工项目进行滚动式推进。“小专班”针对重点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特点,集中攻坚,研究解决治理难点堵点问题。将主要目标任务纳入年度任务“一张表”,按照“一板块一清单”的方式分别细化各地区综合治理具体目标任务,实行“对图对表、照单治理”。今年排定综合治理年度重点任务(项目)166个,截止10月底,开工114个,开工率98.3%,已完成投资96.09亿元。
(二)重点行业集聚治理。按照先立后破原则,推动建设表面处理中心、涂料集聚区等9个绿岛项目。40家印染企业实施了绿色生态和安全能力改造提升,污水排放减少513万吨,规上企业占比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3个印染集聚区入园比例提升到46.7%。新北区表面处理中心拟吸纳200条电镀生产线入驻,预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将减少25%—4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60%以上,在全市电镀生产线总量减少1/5的情况下,实现产值倍增。铸造行业建立颗粒物排放“资源池”,通过低端产能置换高端铸造项目。目前已退出低端落后产能13.5万吨,减少颗粒物排放量252吨/年,新上高端项目单位排放平均下降50%以上。
(三)政策集成系统推进。针对行业“不愿改”“不能改”“不敢改”等问题,市级层面打包整合15条市级政策集成,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与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厅市会商”,在打捆审批、区域环评、绿色金融、指标置换等方面开展政策试点,以改革创新为企业降本、增效、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