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治保障工作,海宁市从源头发力,守正创新、一体贯通,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通过引导整合学生学法、教师用法、校园普法三个环节协同发力,构建未成年人、家长、教师和学校、部门、社会“环环相扣”的未成年人守法普法新格局,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擦亮“法治潮城 心安海宁”金名片。2024年上半年,对比去年同期未成年人犯罪件数下降27.8%,人数下降20%。
创建榜样引领2.0模式 提升学生学法自生动力
创新培育形式。全省首创开展“宪法少年”培育暨“学宪法、懂宪法、讲宪法”比赛,用“创作+征文+宣讲+考核+评比”的形式,通过组织名师专家,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普法视频,进行线上宣讲授课,再让青少年用笔写其法治感悟,用口讲其法治作品,通过培训、征文、演讲、选拔、表彰五个环节,拔出具有较强表达能力和较高法治素养的“宪法少年”。2021年以来,制作播放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等普法宣讲视频17个,收看中小学生近30万人次,收到参赛文章2000余篇,演讲作品200余个,培育“宪法少年”30名。活动获评2022年度全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提名奖)。
培育学法榜样。设计颁发了醒目美观的“宪法少年”徽章,为每个“宪法少年”配发了大幅宣传海报,在各自校门口宣传,让他们成为青少年中最“靓”的仔,成为同学们羡慕学习的榜样,促使青少年对法律知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同时深化中小学生“学法筑基”工程,依托覆盖全市的18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400余个镇、村、组三级法治教育阵地,以模拟法庭、法治研学、开学第一课、移动少年宫、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形式开展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2023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中小学生法治实践活动近1000场,参与青少年10万人次。开发出法治拼图、法治游戏、法治盲盒等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体验式、沉浸式、情景式普法宣传形式,有效激发中小学生学法兴趣,推动中小学生学法从过去的1.0的外部灌输式向2.0的榜样引领型发展。
发挥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宪法少年”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其在学校、村(社区)利用班课队会、课外实践、志愿服务和主持法治小广播、编纂法治黑板报等活动为广大学生和家长进行普法宣传,“宪法少年”通过写生活实例、讲身边故事、融自身理解,很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2023年以来,宪法少年们共参加暑期万名学生下社区、班队课会宣传、宪法日宣讲等法治教育宣传活动300余场,辐射全市近10万名学生和家长。每年暑假,“宪法少年”进村入社区,为广大同龄人和学生家长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已成为海宁一幅美丽的风景。2023年的“宪法少年”陈清欣获第八届浙江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比赛一等奖。
开展法治素养提升行动 提升教师用法职业战力
开展全员培训。按照“牵牛鼻子”的工作思路,牢牢抓住教师这支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关键力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海普法办〔2023〕14号)文件,组织全市所有法治校长单位在教师节期间为全市57所中小学校的6200多名专兼教师开展全员集中法治培训,通过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普法教育,为全体教师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教育节法治“礼物”。截至目前,培训总课时近20000个小时,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学教师自身法治素养,提高了教职工队伍在职业工作中用法护雏鹰的能力。
打造宣传超市。海宁市普法办组织市委办、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政府部门的专家资源,收集建立了由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国家安全、平安建设、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家庭教育、反有组织犯罪法、反邪教、反诈防骗、交通安全、禁毒知识、安全应急等十多种法律法规PPT课件组成的学习宣传资源库,并将各类法治课件进行了可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处理,形成普法宣传课件超市,提供给法治校长、副校长和中小学校在培训时结合实际使用。2023年以来,开展校园法治专题讲座、培训等活动150余场,普及教职工10000余人次,创建校园特色法治文化项目18个。
拓展培育形式。结合学校教学计划,以开学、教师节、期末等节点形式,采取集中授课、线上学习、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互动式、体验式的培训方式,由各中小学和结对法治校长单位联合组织开展对教职工的法治培训,每年统一确定年度必学内容和中小学校自行选学内容,确保中小学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5个学分的法治教育培训。同时市教育局将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特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定职责以及强制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列入新入职教师培训必修内容,2024年8月,海宁市检察院为348名新招聘教师开展了入职前的集中法律知识培训。
实施单位结对深耕机制 提升校园普法工作合力
创新工作机制。创建法治校长(单位)工作机制,将政法单位工作人员与学校的结对方法,提档升级为政法单位(部门)与学校的结对方式。通过“单位包干”的方式,较好解决了法治副校长无法与学校形成长期稳定、全面高效的协作难题,有效整合了部门资源,充分压实了各方责任,构建了海宁校园普法新格局。目前,共33家公、检、法、司法和镇(街道)的政法单位(部门)与全市57所中小学校实现结对全覆盖,130余名政法单位(部门)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担任了法治校长或法治副校长,其中26名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法治校长机制获评2023年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
丰富工作内容。制定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中小学生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活动、师资“五落实”;落实了开展日常法治教育和做好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强调了学校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和依法治校创建、建设平安校园等工作;规范了处理发生在学校的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保障学校周边环境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等工作内容。海宁市检察院将一起未成年人“Cos”网约真实案例改编拍摄成情景模拟+案例宣讲的宣传视频,在全市村(社区)和学校面向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巡回放映,今年以来,已巡映1600余场,观看人数15万人次。2023年以来,全市法治校长单位为学校提供法律建议900余条,协助学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化解校园纠纷300余次。
压实职责分工围绕提升师生法治素养和依法治校水平等工作任务,在整合教师法治教育培训和中小学生参与法治实践等机制任务基础上,创新完善了法治校长单位职责分工,并将未成年人法治保障工作纳入全市普法责任清单和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关职责分工涵盖中小学校、法治校长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等工作闭环内责任主体和涉罪未成年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群体。2023年以来,组织民盟、关工委、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共对涉罪未成年人走访63人次,提供就业指导和规划23人次,已开展技能培训16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亲子关系提升沙龙16场,进行心理测评60人次;实施心理疏导和转介6人次。同时坚持开展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教工作17年,2023年以来,共排摸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重点帮教对象12人,进行帮扶走访53次,赠送学习用品等慰问品120余件,开展个案帮扶8例,如帮助服刑人员子女解决了落户问题。2023年12月,海宁市司法局在2023年国家宪法日教育系统“宪法晨读”浙江省分会场活动暨全省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