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温情关爱沐春风 培根铸魂育新苗

  “《鲁滨逊漂流记》培养勇气,《上下五千年》开阔眼界,都适合小学生阅读。”戴上老花镜,市法院关工委的龚育勤一边念叨着一边来回滑动手机屏幕,为资助对象小宇(化名)挑选经典书籍、笔记本等物品。谈理想、聊家事、送牛奶……三年来,龚育勤深度参与小宇成长,已经成为他的“编外家长”。在我市,有5万余名如同龚育勤一般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用真情和大爱为青少年成长成才打牢基础。

  过去的一年,我市关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协同育人”为纽带,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各类红色教育活动4146场次;“五有五好”村(社区)关工委占比91.6%;全市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占比连续5年保持98%以上。

  创新载体

  红色资源“活”起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江阴市长泾镇蒲市村的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旧址,20名少年铿锵诵读,红色基因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这一幕,正是我市关工委开展“老少同声爱国情 同心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缩影。

  沉浸式教育,点燃信仰之火。去年,我市关工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创新载体,联合开展红色阅读、征文演讲、寻访参观、知识竞赛、文娱表演等活动400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达154.35万人次。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蒋川海全年在校园内外奔走,用“故事+互动”的形式开展宣讲106场次,将革命精神化作成长能量;报告团成员姚炳华带领老兵宣讲团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受众达58.7万人次;“红军后人话长征”三人组张发海、丁冠民、尹斌,在青少年中讲述父辈长征的亲身经历,让历史可观可感。借助网络的力量,仅一场雷锋精神的网络直播宣讲,就吸引12万余人次青少年在线观看。全市2979名“五老”报告员作宣讲报告4351场次,参与青少年达138万余人次。

  各地深挖资源、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在可触、可感的生动场景和互动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江阴市融合江阴“渡江第一船”和“远望2号测量船”以及霞客精神等本土资源于活动中;宜兴市构建“教育基地+红色资源+身边典型”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模式;锡山区以“示范宣讲点+游学宣讲”打造宣讲工作品牌;新吴区“一展三讲”活动,通过改革成就展、战斗英雄讲、身边专家讲、老少同台讲等形式,让红色教育资源“活”起来,为锡城青少年注入奋发向上的力量。

  全力拓展

  基层阵地“强”起来

  “忆往犹怀鸿鹄志,瞻今更盼杏坛芳……”梁溪区山北街道惠华“五老”工作室新年首聚,“五老”人员史国云赋诗一首,道出他的奉献之心。该街道关工委通过“五老”工作室凝聚“银发”力量,提升“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的建设水平,折射出我市开展“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的蓬勃活力。

  党建引领,激活“神经末梢”。2024年,我市以“基层建设深化年”为抓手,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意见》,修订“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标准,推动基层关工委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

  迸发更多活力,去年我市基层关工委组织新动作不断。江阴市为66个“五有五好”村(社区)关工委和23个五星级企业关工委授牌;梁溪区编印《基层关工委工作实用手册》,为新上任人员提供“行动指南”;滨湖区制订完善《“五大员”争先创优百分考核考评细则》,调动“五老”骨干积极性;锡山区东港镇关工委校外辅导总站揭牌……

  许多企业展现社会担当,延伸关爱触角。新吴区首批10家国有企业关工委成立;滨湖区胡埭镇张舍村成立了由8家4S店组成的企业联合关工委,九龙湾企业联合关工委等相继成立;市民营经济关工委连续14年开展助学活动,助力困境学子逐梦。各类基层关工委组织广泛参与,让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更具温度与厚度。

  一年间,全市5241个各级关工委组织、5.05万余名“五老”人员、283个“五老”工作室,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关工委组织网络,基层关爱阵地焕发新生机。

  全域联动

  协同育人“实”起来

  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无锡软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关工委的志愿者们,牵着特需儿童的手一起画风筝、放风筝,孩子们的笑容如春日暖阳般灿烂。这一和乐融融的画面,是我市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协同育人生态的生动写照。

  过去的一年里,我市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多方聚力,织密关爱网。全市各级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进万户”专项调研,为青少年“把脉问诊”。法治教育、结对帮扶、帮困助学等多项举措,让全市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占比稳居98%以上。市关工委与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推动校外教育辅导站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同频共振,去年惠山区各校外辅导站纷纷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家庭教育指导站等共建共享,全区71个公益组织参与办站,打造家门口的“成长课堂”。

  数智时代,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插上科技之翼,工作有了新思路、新方法。校外教育辅导站VR体验馆建设持续推进,让青少年“穿越”历史长河,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五老”们也在与时俱进,学习、传播新知识、新技术。无锡经开区教育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刘钟盈引领学生探索人工智能之妙。更多“五老”化身“银发UP主”,学习直播、视频剪辑技术,通过网络、短视频等,传播红色文化、法治教育、生命健康知识,让关爱突破时空限制,擦亮工作品牌。

  从太湖之滨到长江之畔,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创新为笔,协同绘就一幅“培根铸魂”的温暖画卷,实现教育覆盖面、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多方面提升。站在新起点,我市正蓄力以高标准构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让如潮涌般的关爱,温暖每个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