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示意图
丝瓜籽油做枕头,丝瓜瓤做床垫,丝瓜络做弹簧,丝瓜藤做传感器……一根丝瓜被安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物尽其用。要知道,原先这些丝瓜“零部件”可都被当成废料丢弃了。一根根丝瓜变废为宝,背后是安徽农业大学陈玉霞团队的十余年攻坚。如今,他们的技术不仅帮助农民增收,还开拓出自己的新事业。
丝瓜废料变成助眠“神器”
说到丝瓜,你会想到什么?或许你会想到清炒丝瓜,消暑清心;或许你会想到晾晒丝瓜,然后用晒干的丝瓜络制成鞋垫或是洗碗布。
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还会睡在丝瓜籽油做成的枕头、床垫上?你买来的智能家居的内嵌传感器,或许还是用丝瓜藤做成的。
5月27日,记者来到安徽农业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心。走在几百米长的实验室走廊里,时不时能够闻到一股烧制的味道。在走廊尽头的仓库里,堆放着大量晒干的丝瓜络。
这里,就是丝瓜变身的“加工厂”。
陈玉霞是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的教授,眼下,她正带领着学生们将丝瓜身上的各个“零部件”变废为宝。
“丝瓜浑身都是宝,你看这个枕头,就是用丝瓜络和丝瓜籽油填充的。”陈玉霞抱着枕头,带着记者走进一间实验室。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在提炼丝瓜籽油,而陈玉霞怀里抱着的枕头,便是来自于此。
“丝瓜籽、丝瓜络等加工剩余物常被丢弃,我们开发了它的利用价值,制备出丝瓜籽油改性聚氨酯黏弹性泡沫,透气性、抗撕裂性都较高,可以有效用作健康家居的填充材料。”陈玉霞解释,丝瓜籽油具有抗氧化、抗菌、防霉等功能,将其作为枕头、床垫等填充物,不仅材料更加健康、耐用性更强,还可以解决商用聚氨酯黏弹性泡沫撕裂强度较低、使用寿命较短等缺点。
丝瓜籽油和丝瓜络填充的枕头和床垫,其实外表和常用的枕头、床垫并没太大区别。但它们因为具备支撑性好、高吸湿、高散湿特性和抗菌性等性能,能够有效帮助睡眠。
除了用丝瓜籽油和丝瓜络作为健康家居的填充物,陈玉霞还带领团队将丝瓜“吃干榨净”,用丝瓜络做弹簧、丝瓜藤做柔性传感器等。
把丝瓜作为研究课题
丝瓜和智慧家居,陈玉霞是如何联系到一起,还做成了课题研究?
这就要追溯到11年前。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同院教授郭勇看到一篇外国文献,上面介绍了丝瓜络的诸多优点,这让他们想到《本草纲目》里也写到丝瓜络能通人脉络脏腑,具有祛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等作用。
“当时想到中国也有大量的丝瓜种植,但丝瓜络要么被丢弃,要么就做成了鞋垫、洗澡巾等,产业附加值较低,也很浪费。带着为农民增收的愿望,我们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2014年,陈玉霞带着学生们成立了研究团队,一开始从研究丝瓜络着手。他们发现丝瓜络的纤维是三维立体网状,记忆功能非常好,按压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原先的形状,同时还是多孔性的材料,吸水性和支撑性也很好。“当时就觉得,丝瓜络真是个宝贝。”
研究并不会一帆风顺。最初,他们尝试将丝瓜络制成支撑性材料,但发现普通种植的丝瓜的经络,使用久了会发硬发脆,柔性很差。
于是,陈玉霞带领团队四处调研,发现在江西抚州种植着纤维密度较高的丝瓜品种。他们吸取经验着手改良种植技术,并手把手辅导农民,在安徽舒城、宿州等地也种植出了适合用作材料的丝瓜。
“让丝瓜一点都不浪费”
通过研究,他们提高了丝瓜络的柔性与韧性,将丝瓜络制造成弹簧,用以代替床垫中的金属弹簧。但弹簧用料较少,制作完后还剩有大量边角料。“我们一点都不想浪费,所以又开始研究丝瓜络的其他用处。”
陈玉霞说,他们又发现丝瓜络的抗菌防霉性很好,在潮湿环境中也不容易霉变,所以便将丝瓜络和聚酯纤维融合起来,做成了复合型材料,可以填充进枕头、床垫中,透气性、吸声性都远远超过普通的家居用品。
难题解决了,但技术研究永远不会止步。本着“不想浪费”的原则,陈玉霞又开始盯上了丝瓜籽、丝瓜藤。
“丝瓜络有这么多优点,丝瓜籽和丝瓜藤应该也有吧?”带着这样的想法,陈玉霞带领团队继续攻坚。不出所料,他们发现丝瓜籽油虽然不能食用,但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性,做出来的海绵不易发黄且更具韧性。于是,用丝瓜籽油制成的泡沫被填充进了枕头里,其抗菌、防霉、抗撕裂强度都表现优异。
而丝瓜藤也因耐腐蚀能力强,被陈玉霞的团队做成了柔性传感器,嵌入电动沙发等智能家居内。
丝瓜搭上“产学研转化”的快车
专研丝瓜十余年,陈玉霞带领团队研发的多项技术成果也被很多家居公司运用到实际产品中。他们与六安、池州石台等地的农户长期合作,收购原材料,就地加工,帮助种植丝瓜的农民每亩增收数千元。
在学校的支持下,陈玉霞团队着手打通实验室通往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和企业进行产业化合作。今年,陈玉霞计划带领学生们成立自己的公司,扩大业务规模,进一步帮助农民们增收。
在5月17日合肥举办的高校专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上,陈玉霞带来了“高性能丝瓜籽油生物质泡沫家居填充材料”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接洽多个投融资机构,有望在今年注册成立实体化公司。
陈玉霞期待,未来不仅把丝瓜应用到智能家居方面,还能在汽车座椅、隔音材料、家纺面料等行业发挥作用。
·记者 刘小容 文 吴翰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