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南京浦口响堂村:沃野织锦,乡村遍奏“振兴曲”

  近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2023年度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结果,浦口区再次跻身县(市、涉农区)综合排名第一等次,这也是浦口连续三年获得该项殊荣。

  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试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建设终期评估全国第四、全省第一;5个村集体收入超千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8∶1……从滁河岸边的永宁青虾,到赭洛山下的春茶飘香,从老山深处的响堂栀子花开,到紧邻长江的兰花塘数字大田,浦口正加快释放“好山好水”的生态优势,依托国家农创中心的科技赋能,在万亩田畴上描摹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

  自然环境,是农业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的生态本底,更是农民的生活要素。近年来,浦口区统筹推进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源的有效路径和实践模式,让“高颜值”成为浦口现代农业的“附加值”。

  把“含绿量”变成“含金量”

  清明之后,随着永宁街道联合村的最后一批青虾起塘,滁河岸边的又一个“丰收季”圆满收官。

  “好水养好虾,这些年滁河水质越来越好,虾子价格也是节节高。”康光辉是永宁的第一批虾农,养了近20年青虾的他,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态改善和科技的赋能,让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2020年,因为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技术,永宁青虾获得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目前,永宁街道青虾养殖面积近万亩,总产值近9000万元,不仅打造了“永宁共兴青虾产业园”,还研发出虾膏、虾酱等深加工产品,并且登上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电商平台的货架。

  小青虾被做成大产业的背后,是浦口“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以生态禀赋为基底,浦口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绿色资源,聚焦特色品种,引入创新技术,培育地方品牌,布局新兴业态,把生态环境的“含绿量”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含金量”。

  桥林“乐水”葡萄、星甸“守兴”西甜瓜、永宁“晓桥”鸭稻米、汤泉农场“汤农”大米……一系列“绿色好物”,将浦口绿水青山作为最大的生态标签,搭载着互联网快车“过江进城”。浦口区还系统打造了“浦食浦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拓宽区域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地方物产的增加值。目前,“浦食浦味”已授权准入25家农业企业,29个子品牌,合计63个单品。

  生态优势,是浦口农产品最硬核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必须守住的家底。严禁涸泽而渔的索取模式,浦口区珍视水土气等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持续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白色污染”回收处置、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用“绿色产出”反哺长江、滁河和老山。

  在永宁街道,虾塘的生态化改造从未停步。养殖尾水绿色处置项目专门开辟尾水生态缓冲区,所有虾塘尾水必须经过净化沉淀才能用于灌溉,为的就是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滁河。

  以“创新链”延伸“价值链”

  地铁S3号线过了长江,行至桥林马骡圩站,城市繁景快速切换成了田园风光——4000多亩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里,小麦拔节而生,绿意葱翠。谁能想到,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整组拆迁后留下的荒地。

  2021年,浦口区投入4300多万元,将零散田地平整打通,同时实施沟、渠、路、桥、闸、泵站、土地等整治,在一片“废沟呆塘”上打造高标准农田。眼见智能泵站、生态塘等硬件设施“高配”入场,种田大户邵名文拉来两个“合伙人”承包下这块大田,还拉上了“90后”的儿子邵立昌。

  “高配”的,不止于农用设施。农机智能控制系统、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技术、精准定量栽培技术……依托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高层次农业科技资源,赵春江、沈其荣、张洪程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落地兰花塘。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浦口,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正聚焦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将一粒粒“科技种子”撒进阡陌良田。截至目前,这个农业农村部批复建设的全国首家、华东目前唯一一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累计引进9位院士,成功打造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累计签约和注册农业高科技企业超过330家。

  从“边角料”蝶变“聚宝盆”,兰花塘靠的是政府投入和科技加持。而在汤泉街道,“十里温泉”流经的弱碱性土壤,正吸引社会资本争相“进场”。

  2021年,南京墨金农业科技在新金社区租下85亩土地,种植蓝莓和黑莓,打造标准化小浆果种植基地。2023年,第一批黑莓挂果,产量达到了预期,光是采摘期的用工,就让周边村民增收10万元。今年春节前,小浆果深加工厂房的用地指标终于获得了批复,企业的冷库、厂房已在建设计划中,与之配套的采摘、观光等业务也将随之跟进,实现农业的“接二连三”。

  当“技术流”和“资金流”在田间地头交汇,农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已经被激活。以生态禀赋为基,浦口精耕“希望的田野”,推动现代农业的“价值链”拉长变强。

  让“好风景”产出“好前景”

  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9.3%,农村面积超全域50%,农村人口近80%,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既是浦口人的共同愿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浦口区围绕农文旅体融合的主线,擦亮绿水青山的生态底色,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习惯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让农民在“好风景”里奔赴“好前景”。

  江浦响堂,曾经的闭塞山村,已经开启“网红模式”。以“艺术重构乡村”为主题,浦口文旅集团2021年启动了“响堂计划”,邀请设计师、艺术家、品牌主理人入驻,对乡村要素进行解构和重塑,将传统物产融入时尚业态,共同打造“山谷里的艺术”。

  栀子花,是响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每年初夏,南京街头90%的栀子花来自这里。村里近20栋民宅被改造成咖啡小馆、精品民宿、高端餐饮和文化展厅;与叮咚买菜合作打造“栀子花村”,通过互联网营销和文创产品开发提升附加值;音乐会、诗歌季、艺术沙龙、手工展览好戏连台;策划“栀子花开,端午节来”文化品牌,被授予南京市“我们的节日”端午文化传承基地……让响堂“破层出圈”,浦口做足“花样文章”,用市场化手段探索2.0版美丽乡村运营,村民不仅有稳定的房租收益,还有近40位原住民成为景区的保洁、保安、向导。

  在浦口,传统村落复兴不仅仅只有响堂一种模式。

  今年初,地处苏皖交界的星甸九华村,获得全国首张“零碳乡村”认证证书。从村道的太阳能路灯,到村居屋顶的光伏板,再到村民开的新能源车,九华村以村内温室气体总体保持零排放为目标,依托赭洛山的森林碳汇能力,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前九华村内可再生能源路灯及使用清洁能源采暖的农户占比均为100%,公共场所二级以上能效电器占比92.5%,低碳公共交通工具占比90.38%,基本实现碳排放零净增。

  “零碳乡村”不仅没有捆住九华村的手脚,反而成为村子发展的“加分项”。眼下,村里4500亩茶园进入最佳采收期,因为生态条件优越,“浦桥玉剑”“九华嫩剑”等品牌产销两旺。依托赭洛山优越的净空条件,华飞滑翔伞户外飞行营地为都市年轻人提供了全新的乡村旅游体验,去年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这个曾经的市级经济薄弱村,不仅成功“摘帽”,如今还成为浦口重点培育的经济“十强村”之一。

  产业欣欣向荣,村落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浦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自然资源的“天生丽质”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核优势”,砥砺探索“三农”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