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非遗

浙江海宁皮影艺术团:给800岁“皮囡囡”一颗青春的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海宁市南关厢皮影戏演艺中心又火了一把。晚上6时30分,一阵激昂锣鼓声响起,幕布缓缓拉开,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探头探脑的乌龟背上,“哒哒”啄了两下龟壳。台下1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过道上也挤满了看客,众人屏气静待乌龟的反应。

  这是海宁皮影艺术团今年的第132场演出。这个20人的小剧团,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3岁,指尖舞动的却是年龄超过800岁的“皮囡囡”——这是海宁方言中对皮影戏影偶的嗲称。近年来,海宁皮影艺术团每年演出300多场,除了走遍长三角、走向全中国,还登上了伊朗、卡塔尔等国家的舞台。

  85后导演:不能让海宁皮影戏失传

  对于海宁皮影艺术团副团长郎章铭来说,皮影戏是一个家族的烙印。

  海宁皮影戏是江南皮影戏的典型代表,南宋时期自北方传入,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6年,海宁皮影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郎章铭的爷爷郎自立,是海宁皮影戏郎家班的第四代传人,也曾是省皮影剧团的团员。

  “小时候,音乐一起,我就知道这个剧目讲的是什么故事。”孩提时代,郎章铭经常跟着爷爷去各地演出。后来,省皮影剧团解散,爷爷去世,皮影戏渐渐在郎章铭的生活中远去。

  2004年,郎自立的老同事——省皮影剧团团员沈圣标,凭着一腔热爱,卖掉经营多年的铝合金厂,召集了7名皮影戏老艺人,拿出10万元资金注册了皮影剧团。

  仅凭热爱,当然不够。剧团成员当时都已年逾七旬,后继乏人。沈圣标将目光放在了郎章铭身上,他拜访郎家,希望郎家有年轻人可以将家里的艺术之光传承下去。

  彼时,郎章铭正就读物流管理专业,临近大学毕业,手头还收到了一份大城市高薪工作的邀约。

  回乡吗?从头开始学皮影戏吗?这份行当还有前景吗?整整思考了一周,最终郎章铭还是答应加入剧团,“如果让海宁皮影戏在我们这一代失传,实在太可惜。”

  2009年,郎章铭回到家乡,从学徒开始干起,边学边演。作为团里当时唯一的一名大学生和最年轻的团员,他得到了全团老艺人的“倾囊相授”。

  表演越来越上手,郎章铭开始注意到剧团发展的难点:几十年不变的剧本,台词晦涩难懂,导致年轻观众寥寥无几。

  剧团先要活下去,剧本必须要创新!“当时剧团只有5部老剧本,一场戏2个多小时,观众难有耐心看完全场。”郎章铭研究了现代人观影习惯后,大胆创新,精简剧本、增加普通话对白、创作现代剧本,让古老皮影与现代社会合拍共鸣。

  普法皮影戏《小虎遇上民法典》、倡导廉政的《清官许汝霖》、传承红色基因的《三个小红军》……截至目前,郎章铭和同事已经创作了30多部皮影戏剧本。他还尝试将皮影戏与游戏IP、说唱音乐等表演形式联动,让皮影戏有了一颗青春的心。

  郎章铭还将皮影戏带上国际舞台。2014年,他跟随剧团代表中国皮影戏赴伊朗参加“国际木偶皮影交流大会”,和来自6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进行了优秀剧目汇演。2016年11月,受浙江省文化厅邀请,郎章铭跟随剧团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16中卡文化年“中国节”活动。

  惟妙惟肖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赢得了海外观众的热烈反响。演出刚一结束,观众们便迫不及待地涌向后台,满脸好奇地一探究竟,更有不少观众拉着演员们合影留念。

  在卡塔尔的那次演出中,一位小男孩给郎章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刚刚结束,他便迫不及待地跑到郎章铭身边,尽管语言不通,但男孩手舞足蹈、满脸笑容,那份对皮影戏的喜爱与热情溢于言表。郎章铭见状,便热情地拿起一个影偶,耐心地教他如何操控。但那一刻,皮影戏成了他们跨文化沟通的桥梁。

  90后画师:和影偶“交朋友”

  一笔绘出灵动的眼眸,一笔勾出华美的裙裾,随着笔触的游走,一个眉目含笑的“昭君旦”皮影人偶诞生……1994年出生的朱玲燕是剧团影偶道具制作最年轻的手艺人之一。

  影偶,海宁皮影戏中最核心的道具,通常用羊皮或牛皮为材料,通过绘图、剪形、勾线、上色、缝制插签等工序制成,以其独特的“一手、一眼、五分脸”侧面像而著称。

  看似简单的形象,却需要极高的绘制技巧。“影偶需要绘制精致细腻的眉毛发丝及少量镂刻,比工笔画更精致。”朱玲燕说,有时候同一个人物要换几次头面,为了完成一个人物,常常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2017年,朱玲燕刚入团时,剧团拥有的影偶数量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大部分还都是老艺人代代相传下来的。不仅保留下来的影偶少,能绘制出精美影偶的艺人也是屈指可数。

  影偶制作的传承,迫在眉睫。有绘画功底的朱玲燕,在学习皮影表演外,开始拜影偶制作老艺人徐迪文为师,学习绘制影偶。

  头几个月,朱玲燕连一张牛皮也没摸到,一天8小时就是重复在白纸上练习最基本的勾线。“牛皮比较珍贵,一旦画废了,整张就要报销。所以我们基本功练扎实了,才能真正上手画。”

  但朱玲燕没料到,上手在牛皮上绘制时,难度又升级了。由于牛皮表面经过处理,覆有一层油膜,而且每块皮子的颜色、纹路都不同,远比白纸更难掌控。

  学了大半年,朱玲燕成功绘制了第一个影偶,兴冲冲拿给徐迪文看,得到的评价却让她有些失落:“你的影偶画得虽美,但却少了神韵。”徐迪文给她出了一个考题:临摹之前,先想想这些影偶都属于哪个朝代,有什么性格,有什么故事……

  和影偶“交朋友”,了解透彻它的历史和来历,才能赋予其真正的生命。朱玲燕逐渐领悟了其中精髓,近4年间陆续创作了上百个影偶,作品《白蛇传》还获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她还尝试将现代卡通形象融入创作,不断突破传统影偶形象。

  00后演员:让幕后故事走红网络

  只要没轮到演出,刘帆不时掏出手机,记录皮影演出台前幕后的精彩瞬间。

  作为剧团里年纪最小的00后,刘帆常常调侃自己有点“不务正业”。但其实,这是他推广皮影戏的方式——为剧团拍摄短视频。

  这个念头,起源于几年前剧团一次在省外的演出。当时演出完,有观众跑来找刘帆聊天,很兴奋地说,一直以为北方皮影戏比较出名,没想到海宁皮影戏也这么好看。

  这让刘帆有了触动,他开始拍摄、剪辑短视频,宣传海宁皮影戏。

  “知道影偶舞动有什么技巧吗?来看海宁皮影戏经典技艺《舞龙》”……刘帆在网上进行一波波解密、剧透。让他自豪的是,《龟与鹤》在抖音上收获了近4万的点赞量和1500多万的阅读量。

  拍视频以外,刘帆排练和演出也一点不含糊。“刘帆这小孩,别看年纪轻轻,学起来特别快。”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娟琴特别看好这个皮影戏“苗子”。

  但俗话说,学会快,学精难。在持续接触和深入钻研皮影戏的过程中,刘帆也遭遇到过瓶颈。在演绎《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的武打戏时,高难度的动作往往需要师傅亲自出马才能完成。

  为了练好这短短二三十秒的武打戏,刘帆“入了迷”地练习,以至于在吃饭时,他仍会无意识地拿起筷子,仿佛在与空气中的对手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刘帆的努力,师傅张坤荣都默默看在眼里。一次,在皮影戏快开场时,张坤荣突然将自己手中的主角孙悟空影偶交到了他手中,语重心长说:“这次你自己试着演一下主角。”《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这一场戏,刘帆和张坤荣演过好几十场,但担当主演确实头一遭。

  尽管心里直打鼓,但刘帆深吸一口气,迈向舞台。一手操纵孙悟空,一手驾驭牛魔王,刘帆的手指在光影之间翻飞起舞,将两位角色的对打戏演绎得十分精彩,令台下掌声连连。这一刻,刘帆用自己的实力让观众喜爱上了皮影。

  谈及未来,刘帆满怀期待与憧憬:“我希望通过短视频和演出,让海宁皮影戏能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1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