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眼下,黄山市正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黄山建设重大战略,依托黄山、徽州两个顶流IP,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着力构建“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聚焦“小而美”,瞄准文旅市场的“情绪价值”,打造完整的大黄山文旅产品产业链条。即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文章,解读黄山市推动黄山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
山环水绕诗画里,初夏丰南满眼绿。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徽州区西溪南接待游客近13万人次;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超过2023年全年。
西溪南,一个3平方公里不到的古村却得以跻身网红打卡地,非一日之功,在于这里勇于创新思路、焕新打法,善用新媒体、社交媒体,敢以国际视野与世界对话,实现了千年古韵与当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传统与现代的激情碰撞。在这里,你既能寻古探幽,又能邂逅有趣的灵魂。
“唤醒”更“焕新”
古村落的独特魅力首先在于“古”。
西溪南唐代建村,明清鼎盛,距今1200年历史。村落绿树成荫、溪流环绕,拥有100多幢明清建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徽州古堨坝等文化遗存,以及绵延千亩的枫杨林湿地。人杰地灵的环境,造就了西溪南的独特气质。
而在古村的保护与活化上,坚守与创新并非两个相斥的命题。文旅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躺着吃自然和历史的馈赠。要想办法让资源流动起来,以现代化、时尚化的方式去实现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西溪南思维破圈,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在保护原有生态和文化肌理的同时,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在保留徽州村落独特风格的同时,深耕“徽州味 赛村碗”等五个“村字号”IP,盘活村内闲置资产打造徽州民宿集群以及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旅业态,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在西溪南,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一些破旧的古宅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摇身变成民宿、酒吧、咖啡店、创意基地等。“蔓园见山”原本是一处废弃的古院落,6年前,李雨蔓落户西溪南,修缮院内4栋古宅及周边园林建筑,在民宿改造过程中,她十分注意保护性开发,“原有的老建筑一律不破坏,做到修旧如旧;新建的房屋,外立面也要与老宅保持一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西溪南没有把可开发资源一股脑地全部投向市场,而是在各类投资中保持克制与冷静。2016年以来,先后有15幢废弃的老屋和闲置的建筑经过专业团队的设计和本地匠人的修缮,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承办研学、团建、创意等活动,并构建文创等业态40余处。目前,村内发起的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有36个,吸引社会投资达2.6亿元。此外,西溪南还成立了村级乡村运营公司,将村内的闲置古建筑统一进行市场化运营。
于是,我们看到,完整的古村风貌、深厚的历史人文、日渐丰满的多元业态,让西溪南焕新出发,变得鲜活而有趣。
创意变生意
在创意的加持下,美丽乡村激活美丽经济。
把徽州腊肉放进萝卜丝饼,把徽州产的番茄、干辣椒揉进意大利面包,把徽州豆腐乳融入法棍面包的蘸酱……来自宝岛台湾的许若侠与妻子黄敏在西溪南开了间溪边55面包咖啡店,这些创意面包吃法吸引了无数游客光顾。
东北摄影师何昊决定在西溪南开旅拍店,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个性化的定妆、造型,配上专业的摄影服务,让游客流连在郁郁葱葱的枫杨林,穿梭于青瓦白墙的徽派街巷,既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记忆,也成为他人眼中的别样风景。
自然花艺、植物家具、植物穿戴……在溪边文苑咖啡书吧,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95后”主理人黎婷婷正在为客人介绍植物文创产品。这处集文创、咖啡、植物美学、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空间,经常有音乐演出、游学课程、公益演讲、节日主题宴会、文化沙龙等活动,传统的徽文化与现代美学元素碰撞融合,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丰乐草堂”探讨书法艺术之美,到生态营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来玻璃房打造独一份的“小森林”……这样的创意小店,在西溪南还有很多。借助文旅流量,西溪南从全国引入各类外来人才,这些“新村民”把不同的审美、资源、创意带入乡村,现代美学、传统文化在此交相辉映,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一池春水”。 2017年以来,西溪南已累计吸引来自北上广深等地创新创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学交流基地、设计师交流中心等多种交流空间,建成各类民宿61家,吸纳当地村民创业、就业400多人,年旅游总产值超4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0.1万元。
注重包容性发展和开放式业态创新,大批创客在西溪南“共鸣”。与此同时,西溪南致力于古村落的时尚化表达,常态化举办森林音乐会、民谣节、精致露营、创意市集,设计开发了“寻宝西溪南”沉浸式实景RPG活动,引入咖啡馆、书吧、研学等年轻业态,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新引力。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西溪南旅游接待30岁以下的游客占55%,外地游客占72%,高端民宿入住率97%,旅游综合收入2300余万元,人均消费同比增长53%,且游客停留时间相较去年增长两倍以上,创造了“非主流”变“顶流”的小惊喜。
流量变留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个目的地从被看见到被刷爆的链路急速缩短,一条视频就能带火一座城。
西溪南敏锐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鼓励现有商户、创客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合作,众多流量博主来到西溪南打卡,分享西溪南自然文化,推介西溪南游玩攻略。“被严重低估的小众景点”“现实版绿野仙踪”“治愈系风景”……西溪南在全网持续走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西溪南约有三分之一的游客是奔着抖音和小红书上推荐的网红打卡点来的。
旅游业不光衡量一个地方的吸引力,也考验了当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引来游客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心,让游客满意而归才是更为关键的一环。
西溪南优化服务举措,“五一”期间临时增设300余个停车位,设置投诉专线,建立游客诉求快速回应、处置、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启新型旅游智慧模式,完善“玩转西溪南”微信程序,提供优质导览服务;建立生态轮休机制,主动按下“暂停键”,对游客最爱的枫杨林两条游览线路实施轮流封闭修复;执勤民警主动化身“爱心司机”服务游客,赢得游客真诚点赞……
“网红”变“长红”
这个“五一”,西溪南的旅游溢出效应明显,游客旅游线路拓展至西溪南全域,并延伸至琶村古街、石桥村生态湿地、坑上鸳鸯湖等地,全域绿野仙踪旅游格局初见雏形。
淄博的“烧烤淄味”、哈尔滨的“冰雪奇缘”、天水的“热辣滚烫”……一批城市以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出圈走红,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要用多元化的方式让游客感兴趣、愿意来、留得下、多消费。”西溪南就在这么干。
年味市集美食飘香,露营场上民谣乐队激情驻唱,国际村BA在西溪南开打,“国际体验官”漫步西溪南……一场场活动更加立体展现了西溪南的新形象,为游客带来美好“心”体验的同时,为乡村提人气、聚流量。
除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西溪南自带的“松弛感”给游客提供了宝贵的情绪价值,年轻化、时尚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玩法持续“上新”,新媒体的加持为乡村“流量赋能”,西溪南精准挖掘并充分显示了自身的特色底蕴,让人们看到了徽州的乡村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烟火、有生活、有故事、有趣味。
以新思路打开新空间、以新打法培育新动能、以新媒体聚集大流量、以小妙招打造新场景,西溪南现象是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未来,紧抓大黄山战略机遇,从“网红”变“长红”,西溪南将持续焕发活力、走出新路。徽州区将以西溪南争创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为指引、入选全国秋季“村晚”主场为契机,进一步创新举措,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一村带多村、镇景村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实现主客共享、友爱美好、共同富裕。
黄山的乡村是一个大宝藏,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流量密码”。站上时代的新风口,黄山市乘势而上,全力构建大黄山“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系,推动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升级、旅游产业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推动旅游业深度转型和文旅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像西溪南一样的村子正在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