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关乎未来;事业发展,系于教育。9月5日上午,一场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温馨对话正在展开。会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或激情满怀地表达,或饱含深情地回忆,或将自己教书育人的小故事娓娓道来……大家谈成就、说体会、提建议,言语中饱含深情,充满感恩、感动、感谢,也充满对未来的憧憬、信心和豪情。
优先发展理念不动摇
“要努力营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育人生态,把更好的教育奉献给全市人民。”一年前的9月9日,市领导在2023年黄山市“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颁奖典礼暨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的铿锵宣言,依旧回荡在大家耳畔。
金秋时节硕果馨。一年来,我市教育事业结下丰硕成果:千人口托位数居全省第一,公办和普惠园覆盖率稳居全省前列;2个区县、14所学校入选“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试点校,2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我市入选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在全国首创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全省首创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获批全省首批培育项目;4名教师被评为安徽省中小学十佳班主任和第四届“安徽最美教师”,14名教师获评省级“教坛新星”、6人获评省首届优秀教研员……
改变就在身边,教师深有体会。“现在校舍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学条件。”作为一名坚守在乡村的教师,教育的发展变迁让歙县小川中心学校教师凌艳对未来信心满满。
一年之后的今天,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再次被重申。“一个地方向什么人表示尊敬,表明了这个地方的品德。教育发展始终是我们牵挂于心的大事。”市委书记凌云的讲话情真意切、诚挚动人。
教育初心不能丢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
黄山自古崇文重教、文风昌盛,素有“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之美誉,谱写了“一门九进士”“同胞双翰林”“一县十九状元”的科举佳话,造就了理学大师朱熹、国学大师戴震,以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一大批徽州籍大师和名人。如今,他们的精神仍根植于这块热土之上,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黄山教育工作者。
如何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的称谓?在23年躬身教育实践中,2024年黄山市“名教师”、黄山区阳光幼儿园教师鲍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涵养德行、淡泊名利,以爱为底色、用初心守护,做幼儿童心世界的守望者。
教育事业是一场漫长而幸福的等待,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薪火相传,点亮未来的希望。
南风效应,又称南风法则,它深刻地揭示了温暖胜于严寒的道理。在教育领域,南风效应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做始终温暖学生的那束光”是2024年黄山市“名班主任”、屯溪一中教师王翔的初心。“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成为与孩子产生共情的良师益友。”王翔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教育强市不止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时间行至新的节点,一场接续实现梦想的远征即将启航——
“‘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让教育家精神在屯溪这片沃土落地生根、行稳致远’是我作为一名校长的不懈追求。”2024年黄山市“名校长”、屯溪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王宾表示,下一步,该校将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培养质量。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本职岗位,为教育强市、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使命担当。”2024年黄山市“名校长”、徽州区呈坎镇中心学校校长姜晓晖表示。
既有推动教育前行的拳拳决心,更有蕴含智慧的诸多建议。
“希望能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
“建议加强对学校乡土文化教育的指导,进一步做大做强学校‘尚礼’教育。”
“建议实施‘职普融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中学与普通高中的教学融通、院校联动,打通人才培养纵向上升通道。”
……
会场上,精彩发言掀起了阵阵高潮。在活跃的讨论氛围中,一个个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好想法正在酝酿。在这片崇文重教的热土上,向着教育强市目标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而今愈发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