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崖华青:匠心锻铸时代重器,转型践行“双碳”理念

崖华青(前排中)和同事查看设备后台数据。

崖华青(前排中)和同事查看设备后台数据。

2月26日,崖华青从合肥赶往铜陵电厂,进行燃煤锅炉机组掺氨燃烧降碳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究。两地奔波,是她近两年来的工作常态。

崖华青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氢氨中心的总工程师,从事金属成形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新能源设备研发已有20余年。

在合肥一待就是32年广西姑娘怀揣机械梦想

满脸亲切笑意、说话柔声细语,这是记者见到崖华青的初次印象。

1993年,广西姑娘崖华青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合肥工业大学。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她的专业都是机械工程。“想想在飞溅的焊花和滚烫的钢坯里,把教科书里的伯努利方程与泊松比参数具象为液压机的精准行程,带给我巨大的价值感。”这是崖华青选择机械工程的原因。

毕业后,她“专业对口”地入职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从基层一步步做起,逐渐成为技术副总工程师。她也亲历了中国重型装备从“跟跑”到“并跑”的突围之路。

崖华青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汽车轴齿类零件振动式轴向成形工艺及设备”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开发与应用”等研究,在内高压成形工艺、板件成形工艺、大型锻件生产工艺、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等相关研究及研制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均研发产品100多项,年产值约6亿元,在封头、热成形、道岔成形、等温锻造、钛合金成形等领域形成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

转型新能源领域服务“双碳”目标

“标准是制造业的通用语言。”在车间里,崖华青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种较真精神,也让她主持制定的近20项国家行业标准如同标尺,丈量着中国“智”造的精度。

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崖华青又将目光投向清洁能源装备的研发当中。2021年,她从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离开,来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简称“能源研究院”),基于氨能全产业链综合性研发平台,服务“双碳”目标。

在能源研究院期间,崖华青负责的煤电机组绿氨掺烧降碳研究,通过自主研发国内最大的20吨/小时双加热回路液氨高效蒸发器、国内首套燃煤锅炉炉膛温度立体监控与排烟成分在线检测系统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实现了100-300MW并网功率下燃煤掺氨比例10%-35%多种工况的锅炉安全平稳运行,标志着该示范工程已率先进入工业级应用阶段,为煤电行业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也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新路径。

在同事郭前眼中,崖华青是个极为“耐心”的人。“我们在电厂里做研发,工作环境既高温度又高噪音。比如验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要不断地去查看设备,如此持续100多个小时,我们看时间久了都会晕,但她总是非常有耐心地一次次查看、验证。”

谈及今后的研发目标,崖华青说,解决国家对能源的重大需求,是她不变的目标。“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将能源装备技术与信息、新材料、能源及环境保护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和融合,开展高端能源装备实现工程化研究,提高国内能源装备的整体研制水平。”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