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乘绿而上畅通循环经济

5月13日至19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如今,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依托“双碳”战略和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机遇,徐州聚链成群,目前已集聚规上绿色低碳能源企业367家,其产业产值在2023年达到1327亿元,增长8.1%。

成果的背后,映射出绿色低碳产业的蓬勃发展。日前,记者走进一批绿色企业,探寻徐州如何节能降碳、乘绿而上畅通循环经济。

强赋能 绿色新业态助推发展

5月13日,记者在徐州工程学院看到,一个个垃圾废品投入垃圾分选机,几分钟后,这些废品已妥善处理,塑料瓶分选排出,其它厨余垃圾则被粉碎成饲料。

“通过垃圾分选技术,不仅降低了运输源头污染,还减少了运输成本,垃圾体积减少80%,减重30%—40%。”徐州市无废城市技术研究院院长、徐州工程学院教授廖洪强指着蓝色的垃圾分选机说道,预计今年6月底将推出第二代产品。

垃圾分拣处理行业正在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新方向。“把建筑垃圾收过来,变废为宝,最后再让它们回到工地、建筑上,形成产业链。”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负责人徐卫东说,目前园区具备一年100万吨的垃圾处理能力,覆盖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

徐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共规划占地面积8295亩,项目一期已启动2365亩,还有近6000亩,空间广阔。目前已有10家企业入驻产业园,起步区建设基本完成。

“我们还引进了新中天环保股份、中国光大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希望能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确保项目高标准运营,不仅为徐州市,也为淮海经济区作出贡献。”徐卫东说。

推动绿色节能发展,不仅要节能与循环利用,还要从源头着手,研发节能设备,在整个供应链中提升资源利用率。

徐州马龙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制造节能装备的现代化企业。走进车间,热浪袭来,烘干机、回转窑和环保炉等一台台节能环保设备从生产线新鲜出炉。

“根据企业的特点,提供定制化的技术、设备等服务,与危废处理公司、固废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达成合作,将废料变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徐州马龙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悦表示。

新春兴聚焦电池回收形成循环产业链,“链”起了金发科技等众多循环经济企业;徐矿集团打造全国行业循环经济创新园区,由老矿区变身绿色工厂;协鑫集团以绿色低碳零碳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这些企业都验证了循环经济的无限可能。

垃圾变废为宝,塑料以旧变新,资源的循环转动了城市的绿色脉动。构建无废城市,推动循环经济新模式,众多企业、产业园、研究院等在此浪潮中创新探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扩需求 绿色新人才缺口凸显

“A槽Ca上升,B槽合格,Gd槽合格,G槽合格、C槽合格……”在车间沉淀工段的检测台前,江苏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师曹北平每天在黑板上记录着槽内的参数变动情况。

“捞槽区平均每15分钟运转一次,每2小时我们就要检测一次,随时监测槽内情况。”身着工作服的曹北平正拿着滴管在进行检测。

经历各种可靠性检测,是一款磁材上线前必须通过的“试炼”。而曹北平要做的,就是来料检验、各生产工艺参数及合格率的检测,记录检测结果,给出改进建议。

“前期多一道检测,后期就多一分保障。从规格到性能,工程师和现场人员要不断调试、改造、反馈、优化,对纯度技术持续攻关,确保每道工艺都精益求精。”曹北平表示。

经过萃取、沉淀后,工人们还要进行煅烧、电解等工序,最后精加工成新器件,小到手机震动马达、吹风机,大到空调、工业机器人、核磁共振、新能源汽车、磁悬浮电车……

“即使是旧电器废料、边角料都能回到第一道工序,回收率稳定在99.2%左右,资源有限,循环无限。”江苏南方永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郁章彬介绍,该企业主要从事稀土再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成为强磁材料的龙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城市矿产”示范企业。

而在南方永磁,像曹北平这样的绿色新人才大约有350人,涉及萃取分离、金属冶炼等诸多领域。曹北平认为,徐州的绿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为他打开了更多就业空间。

“围绕稀土资源回收,徐州逐渐形成稀土分离集散地,聚集邳州、新沂等地40多家企业,创造大量绿色环保相关的岗位。”郁章彬补充说,“绿色发展战略带来新机遇,人才需求量大,公司为人才提供保障住房、津贴等福利。”

2023年底,我市发布《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编排了163个能源领域重大项目,7年内计划总投资达到2939亿元,对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提出更高要求,也足见徐州的重视。

在徐州,绿色节能产业正迅速崛起,对绿色人才的需求正不断攀升。搜索各招聘网站发现,众多企业常年发布招聘信息,甚至高薪聘请绿色节能产业人才,这也反映出绿色产业对人才的强劲需求和蓬勃发展之势。

补短板

绿色新通道加快构建

随着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绿色人才需求旺盛,加快绿色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储备质量,已成为徐州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3年,升级“彭城英才计划20条”,在柔性用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保障,设立“彭城英才”产业基金,优化“人才投”等扶持方式;

近年来,发布《对接“343”创新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专业(学科)指导目录》,打造一批精准服务“343”创新产业集群的产教融合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这只是徐州近年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

高层次人才补贴、项目资助、绿色通道……一条条真金白银的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产业需求,面向专门人才精准施策,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激发绿色人才创新活力,引领徐州绿色产业发展。

以人才集聚助推打造区域样板,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在绿色人才的带动下,绿色低碳产业得以发展壮大。

“在引才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障,大大提升了校企的吸引力和创新力。”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段晨龙表示,中国矿业大学集萃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已吸纳环测等学院的120余名研究生。日后将围绕智慧能源等方向培养人才,推动能源环保领域技术创新,加快发展徐州的新质生产力。

当前,徐州正处于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无废城市建设的关键期,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为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不断向新攀高,逐绿前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