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合肥新跑道上奔赴两千亿级产业集群

  2022年11月,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工程,提出到2025年,合肥将形成国内领先的两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为合肥市支柱产业之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9月,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产值1239.82亿元,同比增长35.01%。凭借着科技创新的优势,合肥已经走出了一条“科里科气”、独具特色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企业:向主战场加速集聚

  走进位于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展厅,一个个环保领域的高精尖设备映入眼帘。这些环境领域的最新成果,可用于节能、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理等领域。

  作为合肥市节能环保产业的主战场、安徽环保产业集群的先进样板,中国环境谷正不断扩大在全国环境领域的影响力。

  基于能够实现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性“诊断”和“治疗”,中国环境谷被业内称为“生态环境医院”。

  谷内企业安徽中科智慧环境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合肥AI水质自动检测中心”。该系统以自动检测仪器为核心,能够对阳澄湖、白洋淀等河流的水样进行分析,指导政府环保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施策,目前样品检测能力每天可达500个。

  如今,中国环境谷已聚集了30个国家和省级环境领域高端科研平台。良好的科创资源环境,进一步吸引着众多环境企业纷至沓来。

  据统计,目前,中国环境谷已聚集以阳光电源(零碳基地)、湖南力合、蓝盾光电、中化环境为代表的环境领域重点企业380余家,营收从2019年的50亿元增至2021年的243亿元,2022年突破350亿元。

  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

  作为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和首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市,近年来,合肥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示范经验。

  让建筑“绿”起来,已成为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坐落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安徽省城乡规划建设大厦,就是这样的一座绿色建筑。它身上拥有着各种“绝活”——不仅能减少热辐射、吸附飘尘,还超级省电和节水。

  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该建筑将场地绿化、庭院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组合起来,让建筑屋面、垂直外立面穿上了“绿衣服”。

  让工厂“绿”起来,已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

  位于新站高新区的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着较为完善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已成为具有行业引领效应的绿色智能化标杆企业,去年8月,成功入选2023年安徽省绿色工厂公示名单。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正是采取了优化工艺、节能改造、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

  据统计,十年来,合肥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3家、省级绿色工厂5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9家,170款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造就了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底色”。

  发展:开辟融合新跑道

  近年来,合肥市聚焦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碳中和五大板块,开辟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的“新跑道”。

  合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据统计,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合肥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双招双引”综合排名全省第一,现有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规上企业257家、上市企业15家,初步形成了完整节能环保产业链。构建了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光伏胶膜、光伏玻璃、逆变器和光伏发电应用等垂直一体化产业体系。

  目前,合肥市正打造“基金丛林”,推动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120亿元母基金落户合肥,组建筹备蜀山区、合肥高新区、肥西县3支规模超20亿元子基金。未来,合肥将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技术产品推广等七大工程,向着两千亿级的产业集群目标加速进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3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