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依托于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24年,常州天宁区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
提升效力,抓实工作重点
深耕主体培育。全面落实《天宁区创新主体培育倍增行动计划(2022-2025年)》,挖掘优质中小企业资源,加强政策引导与跟踪服务,完善科技型企业信息库,按照知识产权、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等科技型企业基础条件标准建立科技型企业档案,着力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高成长性企业为引领的创新型企业主体培育发展体系。力争全年高企总数超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400家,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累计超80家、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聚焦载体质效。推动“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链条孵化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载体布局规划,加快推进5G科创中心等专业化科技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按照“六度创新空间”理念,加速推进科创综合体创建,加速打响云制造先导中心为代表的创新综合体品牌。围绕省级督查激励政策争取,加强科创载体绩效管理,引进有科创资源的知名运营机构,全面提升载体运营及孵化水平,提高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项目的产出效率。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双创载体2家以上。着力技术攻关。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力争在行业卡脖子难题上取得突破。积极做好对上争取,推进武进不锈、应能微电子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新瑞得、强力先端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入开展,组织金陵干燥、汉韦聚合、宏大电子等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项目,组织海图信息、辉途科技等企业申报省产业前瞻及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集聚合力,攻坚发展难点
强化科技招商。健全科技招商机制,理顺各部门板块招商职责、明确部门板块招商任务,形成责任到人、明确时限、目标量化的落实清单。瞄准三大赛道,绘制产业链图谱,形成精准招商格局。聚焦“小而美”“小而优”“小而强”项目,拓展招商渠道,优化科招路径,努力促转型、强链条,力争全年招引科技型企业超100家。引育创新人才。依托西安交大长三角光电创新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常州研究院天宁院区等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吸纳海内外高水平基础科研人才。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等方式,打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人才流通通道。力争申报省双创人才不少于3名,市创新型领军人才不少于5名,培训200人次以上。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小微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通过科创资源的导入,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小微高企尽快达规列统。持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加计扣除等各方面的税收扶持政策落实力度,指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建立研发支出专账或辅助账,助力企业全面提升技术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持续挖掘新增重点研发企业,实现研发重点企业轮换。
激发活力,打造科创亮点
推动产学研融合。持续推进“科技新长征”“创新合作圆桌会”等活动,深化与西安交大、南京大学等大院大所和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年开展产学研活动2次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以上。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组织“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5个以上。打造科创平台。加快省产研院常州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省产研院体系内专业研究所、重大项目、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研发型企业等各类创新资源向先导中心集聚。力争新增落户项目2家,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2家,开展产学研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4场次。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0家,其中省级以上1家。优化政策生态。根据创新型企业培育的实际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重点谋划对“科小”招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等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各项扶持资源的协同效应,形成完善的科创政策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