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势产业、优化布局新兴产业,重点围绕“2+3+4”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建设,组织我市异质结光伏、高性能密封件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电子电路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先进基础材料、绿色食品等6个产业集群申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库。2023年,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22.7%,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26.6%,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超九成。
加强招引项目前置审查。规范项目线索办理流程,组建项目线索研判团队,每半月组织开展一次市本级项目线索研判,对项目投资主体实力、产业前景、要素供给、项目效益、环境保护、政策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证评估,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参谋、咨询和服务作用,提升项目招引的精准性、有效性,助力决策科学化水平。
提高专业招商水平。建强驻外招商队伍,先后5次对驻外招商队伍进行优化调整。与国家商务部统计学会下属国商机构合作开展招商引资培训,举办招商引资线上大讲堂4期,累计参训1000人次。加强产业、市场研究,编印《招商参考》5期,梳理胡润500强、单打冠军、独角兽企业,为精准招商提供参考。
强化项目落地要素保障。为推动土地要素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要求,在已纳入全市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的存量工业用地基础上,对全市园区预留工业用地“大地块”情况进行了梳理摸排,全市现有200亩以上预留“大地块”23宗15137亩。围绕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构建“产业+基金”新型招商引资模式,初步形成多方参与、多主体推动的基金招商新格局,目前全市政府(国资)参与设立基金49只,规模300.85亿元。同时,市投促、发改、经信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建立全市亿元以上签约未开工、开工未竣工项目库,对各县市区、宣城经开区往年签约未开工项目数进行半月通报,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