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为发展划出炫目的曲线。
2023年,我市省独角兽企业获评数位列苏北苏中第一、全省第五;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
数据背后,是澎湃的发展动力。迎来高光,源于此前的追光。过去一年,盐城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三大赋能”,在激发动力活力、增强文化自信上实干争先,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改革牵引力、文化凝聚力,全市高质量发展积蓄起强劲动能。
富乐华半导体科技生产车间
科技赋能打造产业发展强引擎
以独角兽、瞪羚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高成长高价值企业,是一个区域创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去年11月24日,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布“2023年江苏独角兽企业暨高新区瞪羚企业评估结果”。我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实现“高跳快跑”,省独角兽企业获评数位列苏北苏中第一、全省第五。
“立足专精特新做文章,依靠科技创新增动力,抢抓智改数转新机遇,坚持链式思维育产业。”江苏富乐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恩荣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省独角兽企业的诞生“密码”。
富乐华半导体自2018年3月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火车头,一路飞奔,攀登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正成为产业创新项目的“领衔主演”。2019年,公司成功研发出活性金属钎焊基板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2021年,富乐华功率半导体研究院成立,解决了半导体行业基础材料一系列“卡脖子”难题……短短几年,富乐华快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东台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链主”企业、省独角兽企业,成为英飞凌、富士电机、威科、意法、斯达、宏威的主要供应商。
企业加速奔跑的背后,既有自身核心能力的加持,也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以提升全市域创新发展能级为目标,抓好科技企业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平台载体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市高企突破230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累计61家,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实现翻番。
作为城市争取创新资源的关键利器,高能级科创平台一直是创新体系中的“塔尖”,在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有着强劲的“虹吸效应”。
在盐南高新区,凭借独有的“风光”资源禀赋,江苏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投入运营,集聚南师大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鸿蒙泰尔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5个,风电全直流发电、光伏云边协同2个项目获批国家重大科技立项。
如今,依托北大拉曼半导体实验室、江苏中科兆能、盐城超级计算中心等20个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各大科创平台面向高精尖领域持续发力,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创新有突破,产业发展有推手。我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
通威(盐城)光伏组件生产车间
改革赋能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源
通威(盐城)光伏组件基地项目从开工建设到产品下线,仅用145天,刷新行业纪录;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仅用一天时间办成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东台晶澳科技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项目投产,仅100天;天合光能项目用地从组卷报批到取得批文仅11天……在盐城,每天都在上演“盐城速度”“盐城温度”“盐城力度”。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让市场主体评价,用发展实绩检验,着力在“取长”和“补短”上下功夫。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行政审批领域制度性创新,推出更多惠企政策举措,全面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工作机制,努力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能。
全国首开“一照多址+一照通行”企业开办新模式,率先建成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首创12345“一哨联办”办理机制,整合跨部门、跨层级行政资源破解企业难题,全省率先建成不动产登记交易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市政公用设施联合报装新模式,成为全省首批公共资源领域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试点地区……一个个首创背后都是一次次务实改革。
去年11月1日,我市迎来首个“盐城企业家日”,以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会上还发布《盐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这些对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市区特色夜市街区——渎上·老西门
当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正成为常态。“民营经济20条”,其中明确每月1—20日为“企业安心生产日”,推行多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大家共同的期盼,就是政府对企业要多浇水、少摇晃。”每月20天“免检”,没有执法部门来企业“敲门”,江苏坤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治军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去年,公司开票销售突破20亿元,今年订单也排得满满当当。目前,公司可年产820万台各类智能家电产品,产品95%以上出口到北美和欧洲,旗下慢炖锅和电热毯市场占有率超50%。
企业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去年,我市新能源产业入选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晶硅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不锈钢产业规模跃居全国前三位。持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新建成国家智能工厂2家、国家5G工厂7家。
市博物馆内汉服表演
文化赋能塑造城市发展新风尚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昂首挺立的新四军战士雕像上,“东进,东进”的号角仿佛还萦绕在这座城市上空,响彻云霄。
作为国内唯一的新四军题材全史馆,新四军纪念馆就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一批又一批参观者来到这里,循着时间线往展览更深处走去,弹孔累累的旗帜、简陋的步枪、满是补丁的军服……从一件件展品、一块块展板、一个个场景中,重温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感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城市发展,外要塑形,内要铸魂。红、蓝、白、绿四色文化交相辉映的盐城,是一片承载着辉煌与荣耀、律动着拼搏与奋进的沃土。
杂技《凌云——倒立技巧》
2023年,两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实现历史突破;淮剧《范公堤》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杂技《凌云——倒立技巧》获“金狮奖”;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栏目组走进盐城,淮剧、杂技、瓷刻等惊艳亮相;西溪文化产业园入选“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这一年,全市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漫步盐城,方寸之间,文化尽显。无论是21家重点景区、21个特色文化街区、36家文博场馆、56个小剧场和3000多家阅读新空间等“五大文化消费空间”,还是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珠溪古镇、KK-PARK国际街区、市美术馆、1956星剧场等一批新老文化地标,无不向人们展示着盐城深厚历史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盐城一直在寻求创新。
淮剧《范公堤》
到城市书房和阅读空间品读书香,去休闲广场和小剧场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数字文化的“云端”尽享各类文化资源……在盐城,公共文化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入肌理,提升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目前,全市11家文化馆、11家图书馆、14家博物馆、6家美术馆,134家镇级综合文化站、2375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均免费向市民开放。
凝聚精神力量,厚植文明沃土。全市249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矩阵,培育发展专业化、多元化的实践队伍,通过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深入移风易俗等方式,筑牢基层“精神内核”,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盐阜大地上,一张自上而下覆盖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已然织就;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种子”已然播撒。我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教育力量,放大新四军纪念馆“小铁钉”志愿讲解服务队的经验效应,大力实施“童声宣盐”红领巾讲解员“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全年重点培养100名市级、1000名县级、10000名校级优秀红领巾讲解员,让文明的力量接续传递。
镌刻着悠久的文化,流淌着多彩的文脉,如今的盐城,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塑造城市发展新风尚,加快建设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不断谱写盐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