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前我市在田水稻面积483万亩,其中一季稻430万亩,处于拔节至孕穗期,双季晚稻面积53万亩,处于返青分蘖期,总体长势较好。
眼下正值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合肥加快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截至8月6日,全市水稻主要病虫累计发生面积493.11万亩次,防治面积837.84万亩次,其中绿色防控面积315.91万亩,统防统治面积527.22万亩次,为全市秋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
矗立在肥东县一处稻田边的绿色太阳能杀虫灯和白色的昆虫诱捕器
减药增效,绿色防控护航秋粮丰收
走进肥东县石塘镇阚东社区,一盏盏绿色太阳能杀虫灯、一个个白色昆虫诱捕器散落在田间地头,种植大户张文法穿梭在田地里查看水稻长势和病虫害情况。今年,他在农技专家的建议下,安装了55台太阳能杀虫灯和3300个昆虫诱捕器。
太阳能杀虫灯采用物理诱杀方式,以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源,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10余种害虫成虫进行有效诱杀。而昆虫诱捕器通过模拟昆虫性信息素,能够精准干扰害虫交配行为。两者相互配合,能够大大降低虫害,进而减少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防控。
“目前为止,我仅防治过一次病虫害,相比其他农户,少用了1—2次农药,你看看我的水稻,一点虫害都没有。”张文法告诉记者,他今年成功申报了县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片,这些绿色防控的新装备都是县里免费配备的。
和张文法一样,肥东县石塘镇浮槎社区种粮大户陈伟也在自家稻田里用上了绿色防控技术。
今年陈伟种了1500多亩水稻,除了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昆虫诱捕器,他还在稻田边种上了百日菊,这种花可以为赤眼蜂提供蜜源,而赤眼蜂是螟虫的天敌。将它们种在这里,再结合其他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守护水稻健康,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每亩田少打2次药,可节省农药和人工成本约50元左右,预计水稻产量能提高10%左右,我对今年水稻丰收有信心。”陈伟说道。
肥东县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片内,水稻长势良好
“今年,肥东县累计投入140万元财政资金招标采购了太阳能杀虫灯700台 ,性诱剂设备11000套,多源害虫干扰仪750套,以项目补贴的方式发放给农户。”肥东县农技中心主任王德兵表示,2024年,全县建立15个水稻“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32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片、2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片、2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片、18个小麦全程绿色防控行动示范区,示范总面积5.2万余亩。
全市建立25个基层测报点 推进病虫监测作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当前主要病虫为“三虫三病”,即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与近三年同期相近。
为抓好秋季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成立3个秋季粮油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服务包保组,印发《2024年合肥市水稻、玉米、大豆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024年合肥市水稻、玉米、大豆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案》等技术方案。各县(市、区)成立121个防控技术服务包保组,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随时赴各地开展病虫情调查、指导防治工作。
病虫监测是防治的基础。全市建立25个基层测报点,其中市县共管测报点17个,定期进行系统调查和常规监测。截至目前,全市共召开病虫情会商会17期次,发布水稻、玉米等作物病虫情报26期,印发防治信息6.45万余份。
此外,合肥各地还依托省部级重大病虫害防控项目资金,广泛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片,通过杀虫灯、性诱剂等设施投入、技术培训、发放高效生物防控药剂以及推广稻渔共养技术等,引导农户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今年,全市累计筹措防控资金1615万元,维护、新建水稻、玉米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141个,示范区面积12.16万亩。示范区全面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并使用先进的无人机及自走式施药器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辐射带动了周边190.2万亩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
同时,各地通过多项补贴措施鼓励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服务,全市参与防治服务组织数量达607个,投入高效植保机械1974台(套),实施统防统治面积527.22万亩次。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实习生 汪鑫 通讯员 张军 王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