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城南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园内,标记着“魁利”logo的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设备正被分批打包,依次运往埃及、新加坡、葡萄牙等国家。畅销海内外的“魁利”品牌是城南科技企业孵化园的“代表作”之一。
城南科技企业孵化园由江苏广宇重机公司担任实际投资人,建成6.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获评泰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化项目的招引过程中,城南园区结合产业发展方向,给予协助指导,瞄准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力。
江苏魁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从上海“迁移”而来。“企业落户园区5年来,在政策支持、证件办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享受到了便利,我们有了更多精力投入研发和生产。”江苏魁利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惟惟说。
在魁利设备的成品车间,记者看到,一台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陈列于此。实验室内集成了自动化检测流程、生物气密门、传递窗、VHP发生器、强制淋浴系统等,采用多重物理屏障和负压环境控制,实验人员可在空间内实现封闭作业,确保实验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不外泄。“这款产品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最大的亮点在于高度灵活性和可移动性,能够迅速部署到前线或偏远地区,在极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生物安全检测平台。”张惟惟告诉记者。
据悉,企业依托国内外技术专家智囊团,自主研发了生物安全强制淋浴间、机器人过氧化氢消毒机、排风高效过滤装置(BIBO)等高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众多知名生物制药企业、疾控中心高等级实验室等单位的洁净系统工程,已申请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31项实用新型专利。最近,企业正在赶制一批海外订单,确保如期保质保量交货。张惟惟说:“其中部分订单是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获得的,今年企业将继续擦亮制造品牌,拓展国外市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更多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鲜为人知的是,入园1年多的西印科技正瞄准精准医疗器械增材定制产业“苦练内功”,致力于把“3D打印仿生骨”技术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目前正处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阶段。
带领西印科技团队的负责人杨春成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医用增材制造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潜心专攻“制骨工匠”领域,研究以聚醚醚酮(PEEK)为材料,利用3D打印技术为骨缺损患者量身定制植入物,实现骨缺损的精准化、个性化矫形和修复。
记者在西印科技增材制造室看到,研发人员将一卷“丝线”放入一台3D打印设备,经过长约5个小时的打印工作,“丝线”摇身一变,成为一块仿生颅骨,可应用于医疗系统颅骨重建手术。“丝线”学名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半结晶高性能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相较于钛合金材料,密度与弹性模具更接近于原生骨骼本身。“拿到医疗机构的需求后,我们立刻着手编程、打印、打磨、热处理、清洁、包装等流程,确保在24小时内完成交货。”靖江西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胡江南告诉记者。目前,西印科技研制的3D打印仿生骨已应用于500余个临床案例,参与了为红山动物园丹顶鹤换喙、为新疆男孩再造“心房”等手术案例,等待技术应用进一步成熟后,这一项目将进入正式生产阶段。
城南科技企业孵化园副总经理宋圻介绍,自2021年以来,园区共孵育魁利设备、达美输送等中小工业企业60多家,每年在孵化器内组织开展各类培训8~10次,助力企业快速融入孵化器产业生态。自成立以来至2024年末,孵化器内累计形成销售额18.2亿元、税收9000余万元。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据悉,城南园区将致力于提升孵化器服务能级,构建起从预孵化、孵化、加速到产业化的孵化培育链,提供全方位的普惠性服务和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为在孵企业成长和发展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