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让企业挑大梁,夯实产业科创“地基”

  近期,2024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花落锡城一家年轻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22年6月的无锡领声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与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江苏集萃华科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攻关的一项技术发明,拿下了大奖。成立仅两年就收获高级别科技奖项,在积极践行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的无锡,领声科技并非个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无锡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链条中最为关键、最为活跃的基础支撑,狠抓梯次培育、促进产学研融合、力推成果转化,不断夯实产业科创“地基”,锻造新质生产力“先锋军”。

  抓梯次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

  走进无锡领声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墙上展示的“全球首篇电池超声成像论文”写满了自豪。当下,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锂电池行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锂电池的封闭结构使其内部状态难以被无损获知,领声科技开发的“锂电池超声扫描系统”突破性地实现了电池内部状态的可视化分析。“目前,电池制作的几个关键环节所对应的工艺缺陷检测,全球只有我们公司有能力做无损超声检测,有望帮助中国锂电池行业在这几个工艺环节实现零问题率。”领声科技CEO兼创始人邓哲告诉记者。

  对于科技企业的“好苗子”,无锡向来不吝倾注资源。“我们一来到无锡成立公司,就得到了场地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企业在研发、孵化、协同创新等各个环节都获得了地方上的助力,让我们以更强的底气和更稳的心态,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推向产业‘应用场’。”邓哲说。就在不久前,领声科技成功入选2023年度无锡市雏鹰企业,未来将获得无锡梯次培育计划的更多资源加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无锡遵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成长规律,构建完善“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分层分类培育机制,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

  今年,我市出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行动方案》,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企业引育、科创载体提质增效、重大平台赋能企业创新、创新生态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希望通过为企业创新赋能,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学研融合,让企业主导“挑大梁”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行动方案》中,创新联合体建设是一项关键任务。我市将重点布局建设生态型、任务型、平台型三类创新联合体。其中,生态型创新联合体又是重中之重,将由各产业链科技领军企业分别牵头,通过协同上下游企业破解共性需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进而促进产业链整体发展。

  由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正在锡城兴起。近日,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揭牌了日联先进检测应用技术研究院、无锡市工业射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日联X射线检测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除了市场开拓,我们同样注重基础研发和应用创新。成立检测应用技术研究院,正是为了在横向拓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技术上的纵向深耕。”日联科技CEO叶俊超说。

  同期签约启动的,还有日联科技与市产研院合作成立的唯睿—日联科技联合创新中心。作为市产业创新研究院首家企业联创中心,该中心将重点面向工业智能检测领域,寻求高端化、国产化、数字化方向的技术突破。日联科技与市产研院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集聚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增强国产检测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更多‘根’技术,让企业把腰杆子挺起来。”市产研院院长胡义东介绍,目前,市产研院正积极与全市各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企业联创中心,支持具有行业引领性和技术突破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今年将有一批联创中心亮相,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促成果转化,打通技术产业化全链条

  实验室里的创新成果如何更好转化为产业增长动能?一直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存在着诸多梗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来破题,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同时,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先奖后投’模式,把专利成果和转化效益‘捆绑’在一起,科研人员的转化动力更足了。”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教授李江华告诉记者,以往,高校专利转化以转让和许可为主,科研人员难以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江南大学在实践中摸索出专利作价入股“先奖后投”模式,将其中大部分权益奖励给专利发明人,把科研团队和企业变成“一家人”,企业负责销售和获得市场反馈,科研团队不断升级技术,从而让更多好技术走向市场。

  高校有着科研人员的“最强大脑”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拥有很多中小微科技企业“可望不可即”的条件。近日,江南大学联合布勒集团、华熙生物、瑞霆生物、中素资本等单位启动共建江南大学生命健康概念验证生态联盟,汇聚“校地企金”等多方力量,推动科技成果“批量化”验证转化。据悉,联盟可为处于成果孵化早期阶段的初创企业提供测试、生产、渠道等资源,服务概念验证项目的商业价值挖掘、市场化培育、资本化发展各个阶段。

  从市科技局了解到,近期,我市正加快建设首批11家概念验证中心和5家中试服务平台,强化价值发现和前端赋能,帮助企业尽快实现“样品变产品、产品成商品”,让“科技力”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