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首页>地方频道>合肥>要闻

天热更容易烦躁?合肥心理医生提醒:小心“心理中暑”!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高温天气里,人的情绪往往也变得更加冲动易怒。这是怎么一回事?近日,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王瑞斌在接受采访时提醒,研究表明,极端高温与情绪波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人们的情绪稳定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大家要小心“心理中暑”,必要时给情绪降温。

下丘脑“懵圈”,电解质代谢失衡

“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受到挑战,体温上升直接影响下丘脑,而下丘脑是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不仅负责体温调节,还与情绪、睡眠和食欲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王瑞斌介绍,高温天气对下丘脑的直接刺激,可能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些是调节情绪、睡眠和认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其失衡与多种精神疾病相关,会影响情绪稳定,增加精神心理疾病发作的风险。持续的下丘脑功能受损还可能导致慢性情绪障碍,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甚至可能会加重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病的症状。

“同时,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会大量出汗,进而引发钠、钾等关键电解质的流失,这种失衡可能会引发情绪波动和认知功能下降。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补水,以减少因电解质失衡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在补充水分方面,王瑞斌建议,选择一些含有适量钠、钾等电解质的饮品,这可以有效补充流失的钠、钾电解质,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情绪波动和精神问题。

高温“炙烤”,情绪变化会放大

此外,高温环境会促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炎热带来的不适感还会让人心情沉重、易怒甚至痛苦。这些心理反应在高温的环境中被无形放大,使情绪变得更加多变和难以控制。这种现象源于身体在努力维持内部温度平衡时产生的压力反应,导致情绪不稳定,削弱应对日常压力的能力,降低处理日常事务的效率,进而对整体心情和情绪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而对于本身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群体来说,酷热天气可能会使他们更容易面临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等问题。这些睡眠障碍不仅加剧了他们的不适,还可能加重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状,影响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在疲惫感支配下,他们往往倾向于避免社交活动、选择独处,或是更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王瑞斌补充道,除此之外,由于高温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群体来说,保持药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储存和使用也至关重要。

帮情绪降温,做好这三点

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积极情绪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情绪安然度夏?王瑞斌建议,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在作息管理上,应坚持早睡早起的原则,并适时安排午睡以恢复精力。第二,在活动方面,优先在凉爽时段如夜间外出,以减少高温下的长时间暴露,但亦不可忽视阳光的益处,可通过早晨或傍晚时分适度接受自然光,此举不仅有助于调节情绪,提升日间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温和的运动、阅读书籍或聆听音乐等,都是极佳的放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平复心情,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还可以采用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缓解由高温引起的压力和疲劳,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合报医点通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实习生 林可欣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