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摘登
图为贵池区乌沙镇新庄村王文龙家的麦田。
初冬时节,我市各地冬小麦已陆续进入生长管理的关键期。在贵池区乌沙镇新庄村,种粮大户王文龙正在区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田间管理,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我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担子稳稳扛在肩头,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系统集成,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切实守好粮食生产“基本盘”,鼓起增收致富“钱袋子”,筑牢粮食安全“生命线”。今年,全市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有望实现全年粮食生产“二十一”连丰,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藏粮于地:粮田变“良田” 种出新“丰”景
连日来,在贵池区秋江街道民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间作业,水泥罐车、拖拉机穿梭往来,工人们或浇筑沟渠墙,或拆卸沟渠模具,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7月项目开工建设,目前田块已经改造完成,机耕路也基本修好了,现在主要是修沟渠和建一些辅助性构筑物,预计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现场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面积1万亩,主要包括田块整治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配电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惠及近7000人口,同步配套完善路网、水网,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之前,村里沟渠较少且布局不合理,排灌能力差,田间道路少,种田费时费力不说,产量还不高。”民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新乐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已经有好几个种粮大户想要承包土地。
建设高标准农田目的在于提升耕地质量、解决产能低的现实问题,达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标准,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农田。
不仅如此,高标准农田还可有效推动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带来好收成、真实惠。在东至县尧渡镇毛田村,农田土地平整、连地成片,曾经的“巴掌田”已经成为“大片田”。“今年亩产平均达1500斤,种地更加省心了。”种粮大户陈长根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的另一个好处是宜机化操作,可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方式,节省灌溉用水、化肥和农药,资源利用率更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大幅提升,水泥机耕路、水闸、泵站、沟渠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亩均粮食产量可增加50公斤左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方明杰介绍道,高标准改造后的农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数字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有助于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藏粮于技:农机农技助力 “种足种满”省力
11月27日,小雪节气刚过。东至县大渡口镇一处千亩农田,土地平整、连地成片,一株株绿油油的麦苗从土里钻出来,铺满田间。正在查看苗情的种粮大户陈兴乐喜上眉梢,他对明年的夏粮丰收充满了期待。
陈兴乐在大渡口镇联合村流转土地790亩,今年播种小麦680亩。“这么大的面积,光靠人力来种,肯定不现实。去年我采用的是无人机飞播,今年用精量条播机播种,更加省种、省力。”顺着他左手指的方向,一大片冬小麦陆续出苗显行,长势喜人,他欣喜地对记者说:“这就是今年我第一次采用农技部门推广的精量条播机播种下去的小麦,从目前苗情看,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今年秋种省心多了。”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今年大渡口镇秋种任务是播种小麦5.8万亩、油菜1.8万亩,我们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化条播、无人机飞播等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渡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为本告诉记者,与无人机飞播相比,采用精量条播机播种更能增收增效。
记者见到王为本时,他正在指导农民给麦田开沟。“今年全县有275名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秋种。”王为本说,东至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联户服务秋种,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机械化播种等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提高秋种质量。
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坚定了种粮大户种粮的信心。“现在种地很安心。”陈兴乐感慨,种植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电话询问农技员,也可以拍照片或视频发到微信群向农技专家请教,还有农技员主动上门教授病虫害预防措施。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种植“把脉”开“良方”。据介绍,我市充分发挥农技骨干、“一村一名农技员”作用,深入开展粮食作物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统筹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治,力促粮食稳产增产。今年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
藏粮于民:“新农人”拔节生长 “大托管”省心助力
在青阳县木镇镇双云村,90后“新农人”方晶驾驶播种机正按照设定好的路线在田里来回穿梭,将一粒粒小麦种子均匀点播在土地里。“这台播种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辅助驾驶设备,就像有了‘智慧大脑’,帮助我们实现田间无人作业,每天可完成100多亩耕地的播种任务。”
高中毕业后,父母本想让方晶外出学手艺跳出“农门”,他却下定决心在农业种植上闯出一片新天地,“我想让更多乡亲们看到,通过改进种植模式,种粮食也能挣大钱。”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人才支撑。我市聚焦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深入乡镇村组、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基地和田间地头,在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技能服务等领域,分层分类培育“新农人”,不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在贵池区墩上街道低岭村,农事托管服务给这里的农户种粮带来了新变化。这项服务由村里组织提供农资、耕种管收、统一销售。“到了收割的时候,打一个电话就能叫到农机,村里还帮销售粮食。”种粮大户周维保说,种子、化肥都由村里统一提供,价格比市场便宜,现在种粮省心省钱。
将农业生产托管出去,除了省心,农民收入怎么样?说起村里提供的综合农事服务,低岭村种粮大户章曙光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种稻既要耕地,又要育秧,还要雇人插秧,一亩地的成本最低要250元,现在只要提前将稻种送到村集体创办的育秧中心进行集中育秧,然后利用插秧机栽插,每亩只收180元。“一亩地节省70元,光插秧今年就能节省2.8万元成本。”章曙光高兴地说。
只有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种粮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市依托近60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设立了单环节、全环节托管以及“订单农业+生产托管+金融保险”全产业链服务,并建立了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内的农业服务标准推广体系。“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体系,让农民吃了“定心丸”,纷纷选择“大托管”,破解了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难题,助力更多农户多种地、种好地、多收粮。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文明表示,我市将从严从实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推深做实农业产业化“1+3+6+N”提升行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切实为种粮农民解难题、增底气、强信心,不断夯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根基,为加快建设千亿级江淮粮仓贡献更多池州力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