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时,他们在合肥街头走走停停,通过手中的金属听漏棒,不断寻找着供水管网的漏损点。这群特殊的“守夜人”,就是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
就在3月5日,中宣部命名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日夜奔走为城市“把脉”
打着手电,带着铁钩,手持听漏棒……深夜街头,他们背着设备走走停停,时不时俯下身子,侧耳倾听。奔走在无数个不眠夜,他们只为寻找地下管网不寻常的流水声。
背着20多斤重的听漏设备,一走就是十几二十公里,队员们每天的步数都超过2万步,每人步行累计超过3万公里,5年下来相当于走了900个“马拉松”。
如今,他们的行走轨迹能准确“描绘”出一幅城市地图。
为了准确“把脉”,面对埋得很深的管道,他们必须通过钻探才能听清;碰到臭水沟、化粪池,他们也二话不说就趴上去。满手磨出水泡、身上被摇摆的电锤撞紫,这些对他们来说都已经是“家常便饭”。
如今合肥市供水管网已达11600多公里,服务面积897平方公里,用户316万户。管网越来越长,面积越来越大,服务人口越来越多,正是由于漏点的准确定位,供水管道的维修从过去的“开膛破肚”变为今天的“微创手术”,大大提升了维修的时间和效率,保障了合肥市民的用水安全。
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大口径管网漏点的定位是公认的技术难题,“雷锋”听漏队成立后,队员们攻坚克难,钻研大口径管道漏点定位技术。
有一次,包河大道一处水泥管出现漏水。漏点位于快车道正中,来往车辆较多,地面无法捕捉到漏水噪声,属于典型的大口径管道疑难漏点。听漏队另辟途径采用“余氯比色法”定位漏点,准确判断出漏点位置。经抢修开挖后,确认该处漏点定位准确,这也为行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听漏队还总结出钻通管线上方路面再听音的“钻孔听音法”、对比周边水质化验结果判断漏点的“简易水质法”等全新检漏方法,并先后用这些方法攻克了金凯花园DN1400钢管、清溪路潜山路交口DN1400钢管等大口径疑难漏点20多处。
为了培养检漏抢修人才,队员们合作设计并创建了安徽省首家集供水阀门管理、管道检漏、管网抢修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配套建立了全新、完善的实训标准,形成了《供水管网泄漏定位分析与研究》理论成果,推动了供水管道漏点定位工作在准度、精度等方面的进展。
把“雷锋精神”发挥到极致
“一个电话,一声招呼,你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带着铁钩,手持听漏棒,你们是自来水管网的医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质服务不辞劳苦,你们不分昼夜服务在城市的每个地方……”正如这封感谢信所说的一样,听漏队在面对职责之外的需要时也随时有求必应、从不退却。
自2018年成立以来,“雷锋精神”听漏队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近年来共巡检管网21000余公里,检出漏点7977处,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约8752万吨。
正如队长张杨所说,要将“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雷锋精神”发挥到极致,用倾听捕捉地下管网“脉动”,保障城市供水“生命线”安全运行。
本报记者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