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好信用换来“真金白银”

“我们是科创型企业,在无任何资产抵押的情况下,申请了‘科技e税贷’金融产品,仅用3个工作日的时间顺利获得500万元银行贷款,有效缓解了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企业生产运营良好,这得益于滁州优越的营商环境。”3月20日下午,安徽迪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吕钧高兴地说。

据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科科长陈艳红介绍,“‘科技e税贷’是我市针对科创型小微企业‘前期投入多产出回报少、资金需求大授信额度小’的融资难题,在‘税融通’业务基础上创新推出的科技领域金融产品,具有免抵押、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低、方式活、审批快六大优势。目前,我市依托该平台已开发436项信用金融产品。”

“信用越好,融资越易。”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柏春艳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不断优化完善信用基础数据库,推动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行政管理数据高质量汇聚,实现“双公示”数据合规率接近100%。我市大力开展失信主体跨区域信息专项治理,推广应用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全年指导、帮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000余条,进一步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通过信用修复一件事办理,企业可‘一站式’完成信用修复,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真正做到了便企利民。”全椒县典顺运输服务公司财务负责人朱小妹在修复企业征信后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创新建立个人信用积分评价体系,升级个人信用积分“滁菊分”至2.0版,推出各类“信易+”应用场景,3个案例入选安徽省2024年度信用惠民便企应用示范场景。此外,我市全面推行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工作,企业凭一份“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可替代过去要跑40个部门开具的证明,累计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查询34.17万余次、下载15.43万份。我市还迭代升级信用平台和“信用滁州”服务功能,创新政策扶持合作模式,累计开展20场银企对接活动。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计注册24.17万家市场主体,入驻金融机构30家、国有担保公司10家、保险公司7家,上线信贷产品436项,累计授信2381.87亿元。

近年来,我市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地区经济体系各方面各环节高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12月地级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我市以93.02分,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第7名、安徽省第1名。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柏春艳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融资服务和监管等应用场景,强化信用信息数据赋能,纵深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奋力打造“信用亭城”金字招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