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江湾,变身城市“生活秀带”,市民和游客近悦远来;过江隧道,掘进正酣,“双龙穿江”气势如虹;长江对岸,江北新区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彼岸新城,雏形初现……
安徽省域副中心的定位,让芜湖一跃成为皖江名副其实的C位,这是芜湖迎来的发展新机遇,更是安徽发展布局中的“关键落子”。
2023年年初,安徽省印发《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如何以新担当扛起新使命,以新作为抓住新机遇?芜湖与新时代的发展脉搏一起律动,不断激发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建设副中心
发力汽车首位产业
2023年,注定是奇瑞造车史上阔步前行的一年。
年终“官宣”,去年全年奇瑞销量突破188万辆、出口93万辆,同比增长53%和101%。
这种昂扬向上的气势,单从数据就可窥见一斑。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芜湖市“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拥有规模以上企业814家,整车企业10家,汽车产业营收突破3000亿元,增长36%。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成为芜湖市当仁不让的“首位产业”被加速推进,以“强力引擎”助推芜湖经济阔步向前。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首位产业规模力争占安徽一半以上。
定下这样的目标,底气来自硬实力。
以奇瑞为代表的芜湖汽车产业已经在转型升级,近年来汇聚了不少新能源车企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截至目前,芜湖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集聚产业链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860多家。
在位于芜湖城南的奇瑞新能源汽车四期工厂的总装车间,质检线上井然有序,一台台iCAR03款SUV在经过最后的淋雨、动态、面漆检测之后,陆续下线。
iCAR03生产负责人李楠告诉记者,该车间于去年10月份启用,正处于爬产阶段。和传统产线不同的是,自动化率是一大亮点。风挡、底盘、座椅、轮胎全部都是机器人自动化装配,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首位产业引领强,特色产业纷纷来。
去年仅前10月,芜湖市就新签约亿元以上首位产业项目116个,总投资711.6亿元。其中,不乏有超群优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埃科泰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开思时代汽车后市场互联网等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以首位产业为引擎,面对城市发展新定位,芜湖还确立了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为牵引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深化“产业+科创”融合发展,打造“创业芜优”之城等诸多创新举措,为“副中心”澎湃“新动能”。
建设副中心
聚力长三角一体化
去年11月8日,总投资10亿元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在上海市松江区如期开工。
作为安徽省首个购地自建的科创飞地项目,建成后,“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芜湖;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芜湖;前台在上海,后台在芜湖”的两地协同模式将更加凸显。
科创协同加速推进、对外开放逐步深入、民生红利不断释放……芜湖作为长三角中的一员,在一体化路上,不断迎来新进展、新变化、新突破。
自源头奔腾了5000多公里的长江,在芜湖和青弋江交汇,这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临江望海,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
近年来,芜湖通过区域合作,“串门”“牵手”频次不断,一体化进程高歌猛进,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正转变为发展胜势。
如今,沪苏浙在芜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多达416个,实际到位资金占省外投资总量近57%;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近1.7亿元,增长1.5倍;“长三角政务地图”上线高频事项5.6万项,汇聚服务场所近4500个。
除此之外,在刚刚过去的一年,芜湖还发起成立长三角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长江城市氢能产业协同发展联盟,为更深层次一体化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航空、水运、高铁、高速,立体化交通为芜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桥吊挥舞、重卡穿行、货轮往来,走进芜湖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
站在新建的信息调度楼俯瞰,偌大的芜湖港三期智慧码头,尽收眼底,场桥、岸桥一字排开,运输车辆往返穿梭,一个个长方块的集装箱起起又落落,宛如正在长江南岸演奏一首激昂的乐曲。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安徽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也赋予了芜湖港的枢纽功能。
去年,芜湖港有140万个集装箱从这里进出,占到安徽比重近60%,平均下来,一个月就是11.6万标箱。
建设副中心
致力人民城市建设典范
智慧菜市,让买菜如同逛商场;口袋公园,让市民“转角遇见美”;古城老街,变身“网红”打卡点……芜湖,正不断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
从一座菜市、一个公园、一条老街这样的城市“横切面”,不难窥见“人民城市”理念给芜湖带来的巨变。
楼宇林立、环境整洁、路网通达、设施完善……目之所及,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也勾勒出宜业宜居的芜湖“人民之城”: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蕴藏着动力。
漫步芜湖街头,常常与一座座“蕪小園”口袋公园相遇:健身器材搬到“家门口”、跷跷板和秋千点缀其中、供休憩的连廊成了一道风景……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人们的日常写照。
口袋公园是芜湖建设人民城市的创新之举,通过微改造和精提升,化繁为简、小中见大、播绿点翠,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散落在城市街角,承载着街坊们的怡然自得。
截至目前,芜湖市已经建成口袋公园100座,获颁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不仅扮靓城市“颜值”,更提升人们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
公园虽小,装着的却是人民城市的大格局、百姓群众的小日子。
在长江对岸,作为一座冉冉升起的新城,江北新区着墨最浓的也是“人民城市”。
2024年芜湖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建省级江北新区,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城市功能配套,高品质推进育红小学江北校区、通江大道、城南过江隧道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营商环境新高地。
围绕“彼岸新城、湾畔都心”的目标定位,江北新区加快建设“六百工程”,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100公里串联绿道、100公里环绕水系,100公里干支道路,100公里综合管廊,100万平方米科创楼宇以及1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如今,行走在芜湖,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的脉络、奋发的节奏。厚积成势,芜湖,正以一场超越自我的奔跑,向着“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的目标迈进。
今天的芜湖,已是政通人和,气象万千;明天的芜湖,必将水天一色,风月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