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太仓港潮涌扬帆启新程

  原标题:太仓聚焦一号工程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

  太仓港潮涌扬帆启新程

  太仓依江而立、因港而兴,港口是太仓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抢眼名片。太仓港处于长江入海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集装箱第一大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对一座城市来说,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根据最新公布的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数据,太仓港跃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20名。今天的太仓港,正开拓出一条加速崛起之路:2023年集装箱全年吞吐量803.9万标箱、占苏州港比重达84%,稳居全国第8,连续6年江苏省第一、连续14年领跑长江;汽车出口量更是占全国出口总量近10%。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今年4月在太仓调研时指出,太仓要提升港口枢纽功能,坚持把港口作为太仓市“一号工程”来抓,加强规划研究,完善功能配套,发展临港经济,深入推进港产城联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智慧港。

  建港、强产,得以兴城。“一号工程”呼唤“一号担当”,亟待“一号行动”。站上时代风口,太仓深情拥抱港口建设,以港强市,以市兴港,精心描绘港产城融合发展新图景,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港口的示范标杆。

  提高站位

  吹响“一号工程”嘹亮号角

  6月14日下午,三个小时的会议时间,省港口集团、太仓港区、太仓高新区、太仓海关、太仓海事局等相关板块、单位上台,围绕如何提升太仓港口枢纽功能亮目标、谈举措、表决心,“港城即全域、城市即港城”的嘹亮号角响彻太仓玛丽蒂姆会议中心。

  此次太仓首次举行高规格、全市域的太仓港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就是回应、落实调研要求,并明确将港口发展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呼吁、动员、部署全市上下全力写好“以港强市枢纽城”这篇文章,加快推动“蓝图”变为“实景图”。会上发布并解读了《推动太仓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太仓推动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和开放层级实现突破跃升提供了行动指南。

  《方案》聚焦港、产、城三个关键词,从港口能级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港口名城建设三个维度,提出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围绕港,口岸综合效率和服务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国内领先,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0万标箱,年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围绕产,全市现代物贸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围绕城,“前港—中区—后城”功能格局更加清晰,全域产业和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太仓港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成为全国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县域标杆。

  为何要把港口作为发展的“一号工程”?从32年前在芦苇荡间打下的第一根桩起,太仓人就深谙“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强则经济强”之道。横向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都有着强大的港口群作为城市支撑,遵循了“要开放,先建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发展规律。

  而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港是太仓跨越发展的关键逻辑、抢抓机遇的重要支点、面向世界的开放窗口。不管是历史上的繁荣昌盛,还是当下蓬勃发展的势头,太仓凭借“搏击江海、勇攀高峰”的气魄胆识,以“志在万里”的开阔胸襟谋划推进太仓港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港口、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太仓市委书记、太仓港口党工委书记汪香元认为,太仓港不能仅仅局限于是太仓的港口,而是立足于整个苏州大市的港口,太仓必须研究太仓港的功能发挥,对整个苏州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推动、支撑、服务保障作用,主动融入苏州港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化拓展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沿江沿海港口合作,打造“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的物流集散地,全面提升对苏州港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港产赋能

  迈向千亿产业新阵营

  港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和城市发展的支撑。对于承担中转枢纽作用的港口而言,“酒肉穿肠过”是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如何让港口“流量”化为“留量”,再成为经济“增量”,太仓正在不遗余力地回答这一时代命题。

  正值“618”电商购物节,位于太仓港区的京东物流园里,满载商品的货车马不停蹄地往来穿梭,工作人员来回奔走,紧张有序地进行卸货、分拣、进仓等工作。在今年4月举行的苏州跨境电商发展大会上,太仓港区与京东国际签约,“再次牵手”投资设立跨境贸易平台项目,项目包括供应链外贸结算基地和跨境电商进口中心仓。

  依托太仓江海通达的优势,包括京东物流园在内,宝洁、斯凯奇、之宝、似鸟、荣庆等物贸企业总部纷纷扎根于此,迪桑特、彪马、米其林、欧莱雅、李锦记、优衣库等知名品牌也在此设立区域总仓和分拨中心。2023年,太仓全市规上物贸企业实现营收1571.87亿元,同比增长13.2%。

  放眼世界,发达港口城市往往是航运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地方,更甚的是,像伦敦、纽约、东京、香港、上海等同时还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流港口,必须推动港口从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从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向金融、保险、信息等高端服务业转变,加快打造港口供应链、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用一腔热血、一片真情、一身担当、一流作风,持续推动‘一号工程’走深走实。”太仓港口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邵建林说。

  港口的优势在资源、核心在产业。放大港口对产业的集聚作用,太仓的做法是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打造区域性贸易中心、沿江现代服务业高地,拓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优势,以“业态融合”做强临港产业。

  在港口的辐射带动下,港航及相关服务业腾飞,也推动依托港口的制造业发展。江苏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内,百万平方米场地上排布着各类船舶分段及大型罐体,工人们往来忙碌、热火朝天。该公司主要研发、建造、出口高端清洁能源气体船,目前手持订单约28亿美元,已满负荷排产至2029年底。

  扬子三井的发展盛势在太仓并不罕见,太仓已形成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三个新增长极蓄势待发。仅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已形成世界500强、央企、欧美企业三大企业集群,集聚宝洁、利洁时等18家世界500强,中石油、中化等17家央企,埃克森美孚、霍尼韦尔等35家欧美企业,这里还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个人健康护理产品生产基地,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元。

  锻造内功

  “港口引擎”释放澎湃动力

  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港口是支点、产业是支柱、城市是支撑。港口、港区、港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太仓全市域构建起“前港—中区—后城”的协同发展布局,以全域统筹、部门联动、组织高效的协同工作机制,合力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高地。

  对太仓港自身来说,要想放大“枢纽”这个功能,意味着必须刀刃向内,建强码头设施、拓展航线网络,全力强化港口能力建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通过“智改数转网联”,太仓港深化“5G+北斗”“5G+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全港主要生产设备“无人化、远控化”升级改造,在全省率先开展传统码头智慧化升级改造,提升港口竞争优势。

  作为长江首个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依托5G、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堆场装卸无人化、码头能源低碳化、设备调度智能化、业务单证电子化”成为现实,作业效率比传统集装箱码头提升25%,比同类型自动化码头提升10%。

  坐进一辆集装箱卡车内,只见卡车缓慢起步,转弯处车辆自动调整方向盘,按照算法引导,稳稳当当停至指定地点,再由自动化岸桥抓起集装箱进行装卸,整个过程无人参与,实现无人集卡和自动化轨道吊及远控岸桥的作业信息自动交互,这是太仓港目前正在抓紧测试的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作业项目。未来太仓港码头将提升作业效率,为行业树立内河智慧港口标杆。

  随着海轮“BG RED/大红”号载着82个40尺储能柜从苏州现代货箱码头鸣笛首航,太仓港成为新质生产力出海“新引擎”。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物流网络布局,太仓港抢抓光伏、风能、新能源汽车、大容量储能柜等发展“风口”,出口集聚规模不断提升,去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新三样”出口超48万标箱,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8.1万辆,同比增长193%。今年一季度,太仓市“新三样”合计出口2.3亿元,同比增长112.2%。

  江面烟波浩渺,码头桥吊林立,往来货车络绎不绝。如果从空中俯瞰太仓港的航线网络,可谓是通江达海,200多条航线基本形成“内河喂给、长江集并、沿海内贸、近洋直达、远洋中转”航线网络,太仓港也是长江沿线航线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覆盖最广的港口。从太仓港走货的国内外贸企业超过4000家,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主动跳出港口看港口,让港口成为发展经济的“全能接口”。太仓正汇各方之智,凝聚各方力量各展所长、各尽其能,聚焦服务港口和临港产业,形成共同开发的强大合力,更好赋能港口高质量发展。

  比如,太仓高新区组建沿江现代服务业工作小组,下设港航服务业、房地产、总部经济等五个招商部门,以娄江新城为主阵地进行沿江现代服务业招商,目前签约落地省港口集团航运公司、王大螃蟹、华润太仓万象汇等19个服务业项目;太仓海关紧跟口岸物流转物贸战略转型,畅通食品、农产品等产品进口绿色通道,助力太仓港成为全省口岸资质最齐全的港口;太仓海事局推动码头靠泊能力、作业品种增量升级,其他港口进不了的大船太仓能进、不让出的货物太仓能出,让太仓“大船大港”特征更突出、“大进大出”优势更明显。

  立港口,向未来。以勇立潮头的追求、追江逐海的闯劲,一座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城市正加速建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