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之中伸援手,人间处处有真情。”5月3日下午,来自内蒙古的李大姐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黄山风景区。“太感谢了,幸亏有你们的及时救助,我弟弟才能脱离危险。目前,他还在医院静养,他让我一定要当面感谢大家!”李大姐激动地说道。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要从4月28日说起。当天12时22分,景区救援大队接到游客救助电话,称一名李姓游客在东海门下行50米处(光明顶附近)突发疾病,急需救援。景区立即启动紧急救援机制,组织救援队员和北海驻点医生立即赶赴现场。
“当时李先生脸色铁青,神情十分痛苦,脸上冒着冷汗。”北海医务室医生汪永中抵达事发地后,发现李先生的状态很差,平躺在路边,一直诉说胸口疼痛、憋闷。在与李先生简单沟通后,汪永中迅速为他进行心电图检查。
“58岁男性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胸痛症状,血压120/70……”同行的医生黄傲将实时情况发送至“风景区&黄山首康胸痛协同救治群”,通过现场初步诊断和网上协同会诊,医生判断李先生是突发心梗。
“他是典型的心肌缺血,必须马上送医院!越快越好!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汪永中向周围的救援人员大声喊道。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现场带队的天海综治组副组长柯蔚生冷静地安排,“附近单位的同事请迅速增援我处,担架转运需要人手。”“云谷索道,现有患者在光明顶急需送至医院,请尽快开设绿色通道。”“救护车到云谷索道下站接应。”……与此同时,现场医生积极开展院前救治,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并辅以中医心脏经络按摩,减轻患者痛苦。
从事发地到云谷索道上站是3公里多的崎岖游步道,对于19人的救援小组,这3公里他们必须分秒必争。
“王磊、汪添政、洪小峰、徐高云、张和平,我们几个体力比较好的先顶上,其他人跟上。”对于担架转运,程赐和同事们有着自己的心得。六人迅速组成一组,两人为一队,稳稳地抬起担架,小跑着前行。交替时,队员们会用最短时间完成交接,确保担架在行进中“不停歇”。3公里山路,众人的汗水止不住地从额头滑落,逐渐浸湿了他们的单衣。这趟从山巅到索道口的接力转运,即便是游客空着手走完也需要将近一个小时,但抬着担架的他们却只用了不到30分钟。
“所幸我们赶在这场雨的前面了。”将李先生送进索道车厢后,倾盆大雨随即落下,大家看着手掌上刚刚磨出的水泡,松了口气说道。
“滴呜……滴呜……”13时52分,早已在索道下站等候的救护车终于接到了李先生,随后立即向医院驶去。车上,景区卫生防疫中心医生刘剑一边监测着李先生的状态,一边与医院方面保持实时联系。
随着阵阵胸痛,车内的李先生变得不安起来。经验丰富的护士长程利萍连忙坐到他的身旁,安抚起他的情绪:“您放心,这次转运很及时,会没事的,很快就到医院了,您的家人也已经在路上了……”
车窗外,与救护车同行的还有一辆景区的救援车辆。“考虑到李先生是独自一人来黄山游玩,家属不在身边,作为景区的工作人员,我们肯定要全程陪同。”景区救援大队的胡强说。
从黄山之巅的担架运输,到索道的快速通行,再到救护车转运,最终将患者送进手术室,这趟与时间赛跑的救援仅仅用了80分钟。
“真是有惊无险啊,冠脉里抽出这么大的血栓,多亏送来及时。”做完手术的吴医生感叹。听完吴医生的话,神经紧绷的胡强总算是松了口气,连忙通过微信将这一好消息告诉正从内蒙古乘飞机赶来的李大姐。
“危难之中伸援手,人间处处有真情。”锦旗上的文字既是游客被救后的真情流露,更是对黄山风景区坚持以人为本,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的真实写照。
“相比一般的救援,山岳救援基本上都是徒步进行,全凭手抬肩扛,我们需要练就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一旦有紧急情况就是与时间赛跑。”景区救援大队副队长毕海滨说。多年来,景区不断加强紧急救援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人力支撑、优化工作机制、完善保障措施,逐步形成了具有黄山特色的“四位一体”旅游安全紧急救援模式。
在黄山,动人的故事常有,坚守的人群常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黄山风景区共接听旅游咨询1.1万人次,寻物86件次、寻人24人次、救援(救助)16起,让游客玩得开心、放心、安心是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心头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