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丹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对浦东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怎样的要求,围绕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人民城市建设等方面推出哪些亮点举措?记者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就《方案》进行详解。
记者:这次《方案》最大的突破在什么地方?
陆铭:总的来讲,这次《方案》能够体现政府在推进对外更高水平开放、对内市场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努力。
从对外开放角度来讲,《方案》对于外籍人士在上海居住和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了更加开放的举措,对于外籍人士在浦东新区承担国家科技项目、担任企业法人也有了新的突破;在对接国际经贸标准方面,《方案》提出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并且开展高标准经贸规则相关条款的压力测试;在商事调解制度方面,《方案》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调解制度规则;在资金往来方面,《方案》提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施路径,畅通境内外资金投资渠道,并且在数据要素方面,提出要有便利化的通关机制,探索深化互联网+应用,推动数字贸易的交付和结算便利化等。
从对内改革角度来讲,这次《方案》涉及了土地制度的相关改革,推动建设用地更加合理配置,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以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机制的改革;在人口方面,《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推进公共服务按照常住人口来进行配置;在民生方面,将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进行结合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教育方面,《方案》提出要支持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浦东新区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增加高质量和国际化教育资源供给;在医疗方面,提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扩大医疗健康服务开放等。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方案》提出要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对政务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在保障机制环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方案》提到要强化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与综合改革试点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机制,这对于中国未来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法治保障也是一种探索。
记者:浦东综合改革试点对于全国来说有何意义?
陆铭: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引领城市,而浦东这次的综合改革又是在上海内部率先走了一步,在一些具有关键性、突破性的领域里起到一些先行先试、有所突破、有所示范的作用,并且通过进行一些压力测试,使改革举措能够统筹发展与安全,这一点意义重大。
从整个国家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来讲,浦东正在做的,或者即将要做的很多改革举措,只要时机成熟,都将逐渐在上海甚至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除了有一些举措的应用场景,可能具有上海或者浦东的独特性之外,其他的举措推广只是时间的问题。所以浦东综合改革所形成的一些先进经验,特别是经过压力测试以后,可以更加稳妥地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和推广的经验,预示着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一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