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微短剧市场的热与冷

  今年以来,短平快的微短剧“爆”了,一部部作品接连“破圈”、席卷社交网络。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微短剧全称为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短视频满足了人们碎片化时间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创造了一个潜力可观的新市场。《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73.9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7.65%,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千亿大关。

  然而,微短剧市场火爆的背后,部分低质量、低俗化内容却屡遭诟病。江苏是文化大省和消费大省,微短剧风口之下,如何在推动内容创作、加强市场监管、深挖消费空间、拓展产业模式方面“探路”,助力新兴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异常火爆的“电子榨菜”

  “一不留神就看了一下午,还充了钱,实在是太‘上头’了!”南京的大学生陈曼说,微短剧已经成为她和室友们的“电子榨菜”。

  2024年春节假期,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功出圈,这部微短剧拍摄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上线当日充值却超过2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仅某短视频平台春节期间就有8部微短剧播放量超过1亿次。

  短剧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越来越多的企业相继官宣加入这一新赛道,包括华策影视、柠萌影视、国广环球传媒、中广电传媒等头部影视企业。

  今年1月,抖音宣布与导演周星驰达成独家精品微短剧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运营“九五二七剧场”,首部精品微短剧《金猪玉叶》第一季预计5月上线。知名演员刘芸主演的《全职主夫培养计划》、杨蓉主演的《二十九》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今年春节假期,由徐梦洁、李川主演的都市题材微短剧《大过年的》成为爆款,在某视频平台播出12集,总播放量超8亿。

  江苏企业也在“分一杯羹”。企查查数据显示,江苏现存2879家短剧相关企业。从城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徐州等地。

  北京海润天睿(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诗珧两年前曾创立工作室,参与制作法律短剧。她发现,一些爆红短剧热度并不比大IP剧差,巨大的付费群体就是短剧火爆的最好证明。比如,除了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外,《无双》单日充值曾达到5500万元、上线8天充值超1亿元,《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上线24小时充值破2000万元。

  一些短剧成本较小,拍摄成本只需10万、20万元,利润却是成本的几百倍。究其原因,李诗珧认为,短剧一般在3至4分钟内就会出现一个让观众“上头”的点位,抓住观众猎奇心理,或者情节反转不断,被大家俗称为“爽感”。目前,越来越多观众愿意去看短剧,去讨论并充值付费。

  “大热”背后的风险担忧

  短视频投资少、回报快,众多视频创作者纷纷入局,然而微短剧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短剧市场多以“爽”为内核,题材围绕“打脸”“反转”剧情,包括战神小说文改编、古代穿越、重生逆袭等题材,部分视频存在大量“土味”“狗血”内容,同质化问题明显。同时,盗版、侵权等问题也开始浮现。

  江苏新天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韦婷婷注意到,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短剧市场爆火同时,也存在以低俗内容、打“擦边球”的方式博流量的现象,部分内容甚至歪曲对金钱、人性的诠释,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韦婷婷说,从法律角度来看,短剧市场发展存在较多风险。一些短剧为吸引流量,往往什么题材能“爆”就拍什么题材,甚至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就改编、翻拍,涉嫌侵害小说原作者著作权。同时,短剧行业呈现制作成本低、回报周期短、收益大等特征,吸引大批资本介入,有向金融化产品发展迹象,存在不小的风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就“点名”了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微短剧目前处于行业风口,更应该珍惜自身发展土壤。实践证明微短剧也可以小而精、小而美,经营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向消费者输出正面积极的视频产品,同时尊重消费者各项权利,摒弃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的营利模式。短视频平台应当提高监管力度,履行平台责任,推动短剧行业走向精品化、产业化发展。

  早在2022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便针对网络微短剧如何加强管理进行部署。去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抖音、快手等平台也相继发布公告,严厉打击违规微短剧,合计下架的违规微短剧高达上百部。近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随着短剧监管从自审自播升级为分级分层分类审核,意味着短剧行业将面临一次“大洗牌”,那些没有资质和“营养”的短剧将无法上线。从内容创作角度来看,微短剧将逐渐进入高质量、分众化、精品化阶段。

  短剧平台DomiReel创始人刘吉财认为,短剧平台的核心要素是“好的内容”“极致规模的投放”“优秀的产品”“精细化的运营”,短剧生态内容的核心要素是“优秀的剧本”“接地气的本地化”“好的制作”。但目前由于行业处于发展早期,较高的成本和缺乏有经验的制作团队导致优质短剧还很缺乏。

  南京喜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兵介绍,该公司今年春节后正式进军微短剧市场,作品《神豪仙戒》日前杀青即将上线,“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和一些巨头企业入局,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我们现在的目标是打造精品短剧,比如我们要拍的下一部剧,面试了几百位演员才敲定最终演员团队。”在他看来,市场容得下更多制作精良的好剧。

  等待开掘的“短剧+”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形式的不断丰富,“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载体,正逐渐成为拓展文化消费空间的重要途径。通过将短剧与文旅、游戏等元素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提出将在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积极探索与文旅产业跨界深度融合,推动更多取景地因微短剧播出而“出圈”,营造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该计划同时提出8个创作方向,包括乡村振兴、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家国情怀与精神、中国故事、城市文明以及自然景观等。

  “‘短剧+’,是我们短剧企业着力发展的方向。‘短剧+文旅’‘短剧+品牌’等方面市场空间很大,比如我们会考虑在某个企业办公室拍戏,宣传他们企业文化。”陆兵表示。

  4月18日,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扶持项目发布会暨网络作家改稿班在无锡举行,50部获得扶持的网络文学IP微短剧作品在会上正式发布。这是打通网络文学创作和视听产业壁垒,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次尝试。作为无锡网络微短剧创作的重要基地,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以“科技拍摄+数字制作”为核心,集聚800多家优质企业,建成完整的现代电影产业链,微短剧正成为新的创作方向。

  南京九盟互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编剧兼写手喵九透露,目前很多拍摄微短剧的企业在投拍之初就将做文旅、做品牌的定制剧考量在内。

  艾媒咨询分析师张毅认为,微短剧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一部好剧覆盖的人群和形成的文旅宣传效果是不可估量的,还可以开发与短剧相关的游戏,增强用户参与感,短剧和游戏之间形成IP联动、主题和故事联动等,影视、游戏、文旅等产业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激活新的消费空间。

  值得期待的“出海”之路

  作为文化产品,微短剧的另一个增量空间在海外。

  在微短剧席卷国内市场时,许多微短剧平台也将视线转向海外市场。去年11月,国内数字出版企业中文在线旗下短剧APP ReelShort力压Tik Tok,冲上美国iOS娱乐榜第一名,中国观众熟悉的“豪门恩怨”“霸道总裁爱上我”等内容,也在该APP上深深吸引着海外观众。

  3月底,在上海举行的2024短剧出海产业大会,丰行文化CMO王宇锐表示,目前海外短剧市场潜力巨大,海外网络用户规模大、市场竞争相对不激烈,且连续付费的产品形式有利于培养长期用户。相关海外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海外有更广阔的题材空间和付费人群基础,中国具备产品机制的成熟经验和工业化体系输出的能力。从长期来看,竖屏微短剧内容会与横屏影视内容共存,3到5年后甚至会诞生出头部平台公司。

  然而,想要让微短剧在国外真正“火出圈”并不容易,业内人士认为短剧“出海”仍有几大坎。

  第一大坎是文化差异性,“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爽点’是不一样的,比如很多国家没有‘相亲文化’,但在中国讲相亲的短剧就很火;再比如,一些蹭当前国内热点的短剧容易‘出圈’,但国外消费者由于不理解并不会买单。”南京一名短剧创作者说。

  消费习惯不一致也让不少短剧制作者困扰。“国内和国外消费习惯不同,国内短剧通常保持快节奏,用户也比较习惯‘被打扰’,接受浏览广告、积攒金币等方式;而北美用户消费习惯完全相反,他们不喜欢‘被打扰’,因而付费时更强调沉浸感。”之桃影视海外短剧双语制片人黄莉茵说。

  另一大坎是短剧的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大量国外影视剧传播到国内,国内短剧制作不能对这些作品进行简单剪辑及复制,以免侵犯该作品著作权,从而引发海外诉讼。”江苏瀛元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飞认为,要注重3个方面问题——一要对海外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研究,避免违反某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二要提高短剧制作水平、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制作出更多高质量、有独创性的短剧作品,这是拓展海外市场最重要因素;三要提高维权意识,在面对作品被侵权时,提高海外维权能力。

  张毅推断,未来两到三年,将成为中国微短剧迅猛“出海”的最佳时机。“中国在微短剧行业目前是绝对的引领者,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深入了解海外用户文化偏好,创作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微短剧。同时借助一些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提升短剧制作效率,提高作品传播度和接受度,打造知名品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产品推广出去。”张毅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7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