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82.3%的增长背后 徐州入境游为何这么火 ?

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外国人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China Travel”(中国游)一跃成为全球聚焦的旅游热词。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亲身领略华夏大地的独特风姿与深厚底蕴。

面对这一难得机遇,身为“网红”城市的徐州如何巧妙“接招”,承接流量,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徐州深度挖掘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核,持续完善文旅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提升文化内涵、优化旅游服务、创新推广方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领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与蓬勃的发展活力。

在文庙街区,巴西游客阿玛娜举着相机,不断调整角度,试图将江北第一楼与苏宁广场的现代楼宇同时装进镜头。一公里外,南非留学生凯伦手持漆扇,在回龙窝的灰墙黛瓦间拍照打卡……如今,这样的场景正成为徐州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数据显示,2024年徐州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万人次,同比增长82.3%,远超全国入境游平均增速。

当全球旅游业复苏呈现区域性分化态势,这座既非传统口岸城市、又非一线都市的古城,究竟如何获得外国游客的青睐?又是什么让他们来了就流连忘返呢?


城市形象 “修炼内功” 塑造品牌


晨曦中的云龙山,被氤氲雾气环绕。来自新加坡的摄影爱好者调试着三脚架,试图捕捉山脊线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的瞬间。苏轼笔下《放鹤亭记》里“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的意境,正生动地展现在这片山色之中。

近年来,徐州以历史文脉保护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徐州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开发规划》和《历史文脉城市更新设计方案》。

2022年年底,徐州启动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城市更新设计方案编制工作。这条全长约3.5公里的历史文化轴,依次串联黄楼、文庙、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大同街、城隍庙、回龙窝、快哉亭公园、户部山、博物馆等多个重要历史文化节点。

大小分布的95处共235个文物保护单位,时间跨度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全方位、集中展示出徐州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

除了打造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近年来,徐州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塑强“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城市新体验。

美食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烹饪史略》中称彭祖是“我国第一位著名的职业厨师”,至今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徐州作为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五省通衢要地,饮食文化兼具南派菜系的养生理念,又保留了北地菜品的浓郁鲜香,孕育出风格多样、独具徐州特色的各种美食。

夜幕降临,坐在烧烤店内的日本游客山田隆史,学着本地人用烙馍卷起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尽管被辣得直呼气,却停不下嘴:“这味道和《人生一串》纪录片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美食在游客眼中,是好味道、好体验。对地方而言,美食则是极具潜力的大产业和亮眼的金名片。徐州在做好景点景区游览服务的同时,不断升级“美食+旅游”模式,以兼容南北的饮食文化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IP。这种“可参与的美食叙事”方式,让文化传播充满温度,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游客的目光。


朋友圈 “主动出击”敞开大门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便一座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没有有效的宣传推广,那也只能隐匿于时光之中,无人问津。近年来,徐州果断迈出步伐,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徐州市文广旅局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频频组织各类海外文旅推介活动,持续加强对外传播交流。

从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和美洲的精品汉代文物展览,到多次走进美国、法国、奥地利、肯尼亚的剪纸、香包、纸塑狮子头等非遗文化,再到连续5年参加新加坡“春城洋溢华夏情”活动的汉乐演出,徐州正以文化为纽带,编织着一张联通世界的网络。

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找准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切入点。

针对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韩国、日本,徐州积极推介“梦回两汉”“跟着苏轼游徐州”等经典旅游线路,受到不少当地民众的关注。而面对在徐州学习、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徐州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开启文明交融之窗,以友城共建叩响合作共赢之门,先后举办了“Joys in Xuzhou”外国人在徐文化体验、“Talking to the world”友城跨文化交流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徐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许多外籍人士参与活动后,主动化身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活动体验,向亲朋好友介绍徐州的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这些“民间大使”的自发传播,形成了向外扩散的文化涟漪,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

在徐州工作多年的德国罗特艾德公司总裁Peter Beier在参加“Joys in Xuzhou”活动后,对徐州地方戏曲和汉乐表现出浓厚兴趣,并积极推荐更多德国人来徐州参观,感受博大精深的两汉文化魅力。

徐州借助“外眼”观察城市、依靠“外嘴”宣传城市、借助“外脑”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外籍人才的智慧与能量,构建起一个更具温度的传播生态,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更为广阔的平台。


服务体系 “贴心服务” 留住游客


交通的便利性,是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徐州进一步明确“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的发展定位,高水准推进徐州都市圈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交通枢纽向物流枢纽和经济枢纽转型升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较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在对外交通方面,徐州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90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铁实现6个方向通达;2024年,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42.86万人次,年内累计运营航线45条,通达航点36个。市内交通中,徐州实现轨道交通“三线换乘”,三环快速路全线闭环,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

在徐州东站的出站口,泰国游客素帕猜根据指示牌轻松找到地铁站,并使用新开通的跨境支付功能,购买了前往市中心的单程票:“从下高铁到抵达市中心仅需要30分钟,太方便了。”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让宜居宜游的徐州与外界紧密相连,为游客来徐旅游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选择。

让徐州从“网红”变“长红”,便利的交通只是基础,高性价比才是制胜秘诀。

“在徐州,10元(人民币)左右就可以买到一份米线,去饭店人均消费也只需要三四十元,太划算啦!”来自加拿大的维拉不禁感慨。

徐州入境游的热潮一部分来源于来徐旅游所展现出的高性价比。这里所说的“高性价比”并非单纯指低价格,更强调高品质。亲民的物价,搭配远超预期的品质与服务,让众多游客纷纷感叹“来徐州游玩,真是太值了”。

徐州入境游的蓬勃兴起,是文化自信与城市能级提升的生动写照。未来,徐州还需依靠“精细化运营”延续热度,让外国游客不仅“路过”徐州,更“留恋”徐州。


文化对话铸就『徐州热度』


2025年初春的徐州,街头巷尾洋溢着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穿梭在这座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古城,留下足迹。

随着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外国人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China Travel”成为全球旅行爱好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想要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差异化发展。

徐州则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了外国游客的目光,入境旅游人数节节攀升。究竟是什么铸就了如今备受瞩目的“徐州热度”呢?要让“老外”选择徐州,首先得让他们深入了解徐州。从精心打造“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到积极“出海”,举办各类文旅推广交流活动,徐州在过去一年可谓动作频频、亮点十足。

汉文化无疑是徐州最具吸引力的一张城市名片。徐州深知,文旅经济不是赚快钱的生意,而是需要用心经营、文火慢炖的一场文化对话。

找到能让外国游客与徐州产生情感共鸣的连接点,是促使他们从“路过”徐州变为“留恋”徐州的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的目光。随着《江苏省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的深入实施,以及免签政策的推广,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国际友人来到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感受它的魅力。

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新兴 “网红城市”,近年靠文旅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爆发式增长。但要打造国际影响力城市名片,还得从文化内核挖掘、国际游客体验、全球传播布局、营商环境打造等多维度发力,实现从“网红流量”到“文旅名城”的跃升。

深挖两汉文化IP,打造国际文旅标杆:徐州的两汉文化、彭祖养生饮食文化、军事战争文化底蕴深厚,遗迹众多。可通过“核心IP引领+多维文化赋能”战略,把汉代礼乐、养生哲学等文化基因转化为文旅产品,让历史文脉与国际表达深度对话,为国际游客呈现能看见历史、读懂东方的文化地标。

构建全域旅游生态,提升国际游客体验:完善智慧导览、交通标识、景区导视的多语种服务。针对国际游客偏好,开发汉文化深度游定制线路,打造多语种汉服礼仪工坊等沉浸式场景,举办国际巡展与数字化互动展。推进 “非遗+科技”,如3D打印烙馍等,吸引游客参与。借助会展赛事,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形成“文旅+”融合格局。

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扩大全球影响力:搭建数字化传播矩阵,与TikTok等国际平台合作,制作系列短视频打破文化隔阂。邀请国际旅行博主、汉学专家当“徐州文化推广大使”。鼓励餐饮品牌推出国际化改良菜单并标注典故,实现“美食即媒介”。利用国际友城网络,策划“文化互鉴年”活动,联合周边城市推出主题文旅产品,形成区域协同。

优化文旅营商环境,强化长效保障机制:政府要强化政策引导,支持新业态,简化流程,激发市场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汉文化IP开发。深化政企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引入国际文旅集团,用“托管+培训”模式提升运营能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6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