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班主任是语文老师,书香会怎样浸润到学生心中?嘉兴高级中学朱惠老师的做法是这样的——
朱惠是嘉兴高级中学一名语文教师,扎根教育22年,担任班主任17年。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好读孔孟老庄,喜着古风衣裳;尊崇“梅兰竹菊”的气节,醉心“琴棋书画”的雅韵……在班主任工作上,她秉持“文化育人”理念,常和学生共读传统经典,以古仁人的道德标准修身敬业。
她用“礼以立身”引导学生明德修己、尊重他人;用“诗以言志”激励学生志存高远,乐于学习;以“强国有我”感召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奉献青春力量。学生都尊称她为“灵魂导师”,所带班级被称为“成长的天堂”。
朱惠的教育成绩显著,所带的班级是嘉兴高级中学“文化治班”的典范,该班团支部还获得区“优秀团支部”、市“活力团支部”称号。
朱惠认为,班主任工作重在培养学生精神成人,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有深远影响。在她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发挥语文学科专长,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抓手,以点带面地带领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打通个人发展和本土文化的联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择兰花立“象”,在班级中创“和雅”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它能孕育人的精神长相。
朱惠取古人“立象以尽意”的智慧,选择“梅兰竹菊”中最具知识分子气质的兰花作为班花,勉励学生做高洁、典雅、爱国的君子。
三月的教室,窗外有花影摇曳,室内是香兰吐幽,同学们身处教室,如君子处世,恬静而淡然。正如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性须从兰,静也,定也,悟也。惟静,惟定,然后妙悟。于市,人免染红尘,学于兰,戒污浊,守定心,行正道,方能修成正果。”兰香沁人心脾,兰德融入血液,香兰雅苑成为班级的雅称,兰花也成为学生的精神信仰。
2023年9月10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的朱同学在教师节写来的问候语中说到:“朱老师,今年我喜欢上了喝茶,而越喝越理解朱老师您对兰花的推崇,其他的花香香气高扬而妖冶,初喝惊艳却经不起多饮,唯有兰花花香淡雅而幽远,常啜也不觉腻,感谢您对我们的教育与熏陶。”
为班级文化立“象”——兰花,它像教室里的一位智者,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朱惠还与学生一起对传统文化进行提炼,构建了“和雅”班级特色文化,“和雅”即“和而不同,各雅其雅”。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理性思考稍欠缺,所以在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常因缺失标准而显得无措、失当,朱惠和学生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提炼用以修身的班级文化——“和雅”文化。
“和雅”文化即“和而不同,各雅其雅”。“和而不同”,指不同个体之间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各雅其雅”,指不同的个体能自觉追求雅言、雅行和雅趣。总之,“和雅”意为和谐高雅、和平雅正,它成为班集体成员修身的共同价值追求,能帮助学生优化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在教室黑板左边有三平米空地,朱惠在此设立经典国学文化角,使它成为班级成员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用班费定制书架,购买并共享《论语》《大学》等经典作品;同时采用每位同学每学期推荐好书的方式汇聚优秀作品,充实国学文化角,如於同学推荐傅佩荣的《我读<老子>》。用老师推荐和学生互荐相结合的方式,既能给予孩子优秀的图书资源,又能激发学生阅读交流的兴致,构建他们丰富灿烂的精神世界。
以人文为旗帜,讲好“和雅”文化助力成长故事
课堂是教师教育的主渠道,语文课和班会课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最重要形式。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宝贵的人文精神的教育资源,朱惠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文化要素,将“和雅”文化有机地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给学生成长以方向和力量。
沈同学在作文中写到:“无法自拔地沉入她的课堂,惊喜地发现,原来文字的最深处是如此博大的世界。她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仰头高声诵读,讲到最激动处,竟能手一拍,眼睛里流露出最真挚深刻的神采,连连赞叹。这时,一方讲台焕发着来自知识所赐予的最高荣耀,渗入台下每一双渴求知识的灵动的眼中。她曾说过:真正使人充盈的,是书籍中知识的伟大力量,它带给人灵魂的快乐。与它相比,其他任何一种消遣的娱乐都是肤浅的麻木。多么深刻警醒人的思想!多么想用高尔基的话来形容:在她来之前,我还在黑暗中睡大觉。她一来,仿佛带来了世间所有的光明,把我带到了美丽的人世中去。”
朱惠根据“和雅”文化的内涵,自编了《人文与生活》和《向孔孟借智慧》两本国学精品课程,在班会课上让学生选读。如《人文与生活》课程,包括“人文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刚健有为——人生态度中的进取精神”等八个维度的人文精神的解读。通过探讨研习,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并热爱班级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补足精神之钙。
此外,同伴互助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朱惠喜欢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成长。学长成长的故事,自有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分享学长王智美在求学路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她热爱民乐、喜欢国学的雅趣。她在2024年除夕发来的感悟:“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修行的关键便是修心。之所以对国学感兴趣,还要得益于朱老师高中时期的课。国学的智慧让我感觉精神层面是一种时常被滋养着的丰盈的状态。这趟英国留学之旅还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作为年轻人,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窗口,要打开格局和视野,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身上是肩负着沉甸甸的重任和使命的,丝毫不敢懈怠。”语文老师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让他们在榜样的帮助下获取成长的经验和力量。
以好书的力量,搭建走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朱惠常常用书信交流或买书赠书的方式,以文字的力量,搭建走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
有一名同学初中时因网瘾厌学,进入高中后周末回家彻夜玩游戏,不愿意返校。朱惠在周日晚值班结束后去他家看他,第一次去的时候,给他买了周国平的一套书,《愿生命从容》《各自的朝圣路》等,和他聊人生的意义,点燃他对生活的热情。第二次去,把离家出走的他带回学校,路上和他分享古人如何和父母相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一学期快结束时,他的精神状态好起来了,穿衣服时佩戴了一个领结,对生活开始有了热情。第二学期刚开学,朱惠和他长谈了2个多小时,他第一次敞开心扉,提了心中关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四个困惑……此外,他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正轨,高三时,他积极备考,写下了对人生意义做积极探索的两篇佳作——《乐于奋斗,创美好生活》和《借高峰体验,登人生高峰》,最后如愿考入理想院校。
朱惠在17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没有一位同学因为心理等原因退学或休学,她常常告诉自己慢慢来,不断地想办法,走进他们的心灵。凡是家访,她都会自己买书,写上勉励的话语送给他们,让他们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和学习的智慧。
郑同学曾说:“朱惠老师走到哪儿,那儿便是讲台。正如其满溢的思想,她已经不是在教书,因为她本身就是一本书,值得我们诵读,黑板上整整齐齐的板书是她挺拔的书脊,入情至深时挥舞的双手是她感性的封面,令人茅塞顿开的话语是她流畅的行章。作为学生,只需捧着这本拓金大书钻心研读,便可在漫无边际的黑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启明星。”
沈同学家长曾给学校写来感谢信:“一个学期来,朱老师发给我们家长143条短信,殷殷嘱咐、切切叮咛,告知我们孩子成长的过程不仅是学业,重要的是品质,是做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一起成长着,也许这就是优秀教师人格的魅力、优秀教育的影响力。”
同事黄老师赠诗与她:“非凡气度具真知,诲尔谆谆一片痴。朱颜惠风多睿智,德才兼备一名师。”
22年的语文教学,17年的班主任工作,学生、家长和同事,这里的每一分子,互相给予、互相宽慰、互相鼓劲,每一个旋律都是那么独特,一起谱成嘉高最动听的旋律……
汪曾祺曾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她会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朱惠正如名字寓意般,“赤心木”,“专心也”,她对教育饱含赤诚的情怀。她和孩子们在这方香兰雅苑中,晴耕雨读,诗礼传家,在规律中劳作,在四时里思考,孩子们在香兰雅苑中获得了传统文化的滋养,也获得家的温情、师者的睿智和梦想的热望,这些都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记忆里,成为一种精神与力量永远伴随他们,拥有一种情结和眷恋永远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