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可以说,遗址是最大的文物。草鞋山、鸿山、石头城、隋炀帝陵……一座座考古遗址,以立体的呈现方式宣传和展示中华悠久历史,蕴藏着文化自信的“密码”。
如今,越来越多的考古遗址成为了公园,它们如何更好地融考古探索、科普研学、旅游休闲于一体,让更多人心向往之?在今年6月8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记者进行了采访。
走入考古遗址,打开“时空之门”
夏日的阳光穿过南京六朝石头城考古遗迹展示馆的透明玻璃墙体,投射在夯土墙和外包砖上。在这座于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对公众开放的展示馆中,游客驻足于残破的城垣前,畅想着1800年前的如梦六朝。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诗句,讲述的是西晋灭吴,东吴末帝孙皓衔璧牵羊,走出石头城请降的史事。作为南京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位于今天南京城西清凉山、国防园一带的石头城见证了一幕幕历史风云。
“石头城遗址在地下沉睡了千年,从2016年开始,南京大学先后三次对石头城北垣进行考古发掘,揭露了城墙、门道、角楼等建筑遗迹,慢慢掀开了六朝时期石头城遗址的神秘面纱,也为南京六朝时期抬梁式城门的研究以及城墙角楼营造法式的推定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石头城遗址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考古结束后,为了向世人展示这一南京主城区罕见的早期城垣遗址,一座六朝石头城考古遗迹展示馆在当地建成。
在这座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遗址上,考古发现的石头城角楼、门道等的建筑细节一一得到清晰展示,其中的角楼为六朝都城考古史所第一次发现。城门颇有特点,采用排叉柱式结构,而不是后人熟悉的券顶结构;一件凸印“石头”的城砖放置在展柜中,看似普通却价值非凡:当时的考古中,正是这“石头”二字成为解谜密码,助力考古学家确证这处遗址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石头城”。
“我们完整地保留了石头城考古遗址,让参观者清晰地看到六朝城墙的结构,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同时,展馆内的六朝时期瓦当、瓷器、铭文砖等模型,加上相关历史图片、多媒体互动设备,立体呈现了石头城作为‘东吴第一军事要塞’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该负责人说。
6000年前,河道遍布、环境宜居的区位优势滋养了草鞋山先民,农耕劳作、建造房屋、纺麻缝衣,开启了农耕文明,创造出江南史前文明的靓丽风景。6000年后,地处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的草鞋山遗址,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稻作文化原乡”。
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也成为首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之一,苏州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于2022年6月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
在这里,迎面而来的一座“时空之门”,模拟先民们建造房屋的工艺——“木骨泥墙”制作而成,带领我们重回6000多年前的江南。走入“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到良渚文化,这座遗址刻画了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完整的发展序列。现场模拟的田野考古场景、复原的古水稻田,在古老织物、稻米花香中一一向我们诉说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
“当前,苏州工业园区推动草鞋山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对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探索‘考古遗址+科技、研学、城市更新’融合发展路径,让考古成果融入现代生活,让公园‘潮’起来,文物‘活’起来。”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任戚瑶亮表示。
“文化+科技”,让古老文化和当代观众隔着时空实现“双向奔赴”。近年来,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依托AR等数字手段,在游客的“指尖”上再现一幅6000年江南历史文化图景。此外,这里还举办了草鞋山文化节、草鞋山文化大讲堂等活动,培养“考古新青年”“吴语探江南”“多语言讲解团”,进一步讲好草鞋山江南文化源头故事。
春日游园会、夏日音乐节、丰收嘉年华、文物会说话、沉浸式考古研学……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公园更具“看头”,让市民共游、共读、共创、共享草鞋山文化。同时,公园还促进“文物+创意”产业发展,开发兼具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如玉琮形状的文创雪糕,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
数字创意,点亮“古今穿越”新场景
面对激荡的数字化浪潮,各个考古遗址也持续探索利用新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教育助力,让历史不再“沉默”。
提起大运河的历史,隋炀帝杨广是无法回避的人物。今年3月,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隋炀帝陵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用充满科技感的展陈手段讲述隋炀帝与扬州的故事。
“2013年3月,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两座隋唐砖室墓,发现的墓志确证了墓葬是隋炀帝和萧后的终葬之所,这一重大发现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扬州城大遗址保护中心(隋炀帝墓遗址管理处)业务部主任余国江告诉记者,在隋炀帝墓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扬州决定建设隋炀帝陵考古遗址公园,对其进行保护展示。
置身仿照隋唐帝王陵墓“覆斗”形制的展厅,人们不仅能观赏包括隋炀帝墓志、萧后凤冠、十三环蹀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编钟、编磬在内的170余件(套)珍贵出土文物,也能借助星象图、沙盘、3D影幕、模型场景、声光电、多媒体互动等展陈手段,立体直观展示隋炀帝与大运河、隋炀帝陵营造和考古发掘等丰富历史信息。
展馆内,顶部星空如银河璀璨,地面上全息投影映射出奔腾的运河,电子屏上展现的是隋炀帝经由运河来到扬州的盛况,让人想起晚唐诗人皮日休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见解独到的评价:“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隋炀帝陵遗址公园致力于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的展示环境,让静态的帝陵遗址和出土文物‘活’起来,立体展现隋末唐初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比如,通过裸眼3D技术,营造沉浸式的体验空间,使游客沉浸式体验隋炀帝巡幸扬州的场景;采取动画技术,生动形象地再现隋炀帝陵建设的场景;通过互动体验,使游客了解隋朝科举和编钟编磬……”余国江说,隋炀帝陵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后,游客纷至沓来,迅速成为扬州一处“网红”景点。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坐落于南京城市发源地长干里,在明代大报恩寺考古遗址之上原址新建。这座遗址是201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自2015年开馆以来,近10年已累计接待观众超630万人次,2023年全年接待量超140万人次,成为南京深厚历史文化的活态展示地。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被称作“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是中国与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17世纪后半叶,琉璃塔被介绍至欧洲,西方人称之为“南京瓷塔”,将其看作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应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智能馆长、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空间、数字高清大报恩寺琉璃宝塔……一项项数字创意,让曾经辉煌的琉璃宝塔在高清影像中得以重现,观众可以进入元宇宙博物馆,探索数字化修复后的神奇宝塔。
曾经,大报恩寺及其琉璃塔见证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与融合发展。如今,借助数字技术,更多人用创意点亮这座古老的遗址。正在进行的“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来自世界13个国家的创意青年运用沉浸式体验和数字创新技术,来唤醒沉睡的文化遗产。入围选手提案中不乏“历史的足迹”沉浸式廊道、“琉璃忆”交互剧场、“宝塔点灯人”互动展厅等让琉璃宝塔“永不消失”的创意构想。
文化传承,让考古遗址变成“大课堂”
一座座遗址,是看得见的文脉。如今,通过一项项创意活动,考古遗址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
在考古遗址公园里来一场“公园walk”会是什么样?伴随着鸟鸣声声、绿意扑面,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迎来一批批打卡观众。面对社教老师的认真讲解,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好奇。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利用各节假日、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机会,持续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和文化交流,激发群众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让考古遗址公园变成一座“大课堂”。
不久前,无锡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举行了一场欢乐的“模拟考古”。孩子们拿起一把把铲子、刷子,戴上手套,手握放大镜,蹲在地上仔细地“挖呀挖”,体验挖掘埋藏地底深处的“惊天大秘密”,这场沉浸式的考古体验,让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
“近年来,我们丰富的社教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赞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负责人周华根介绍,这里先后建立了青少年德育基地、中外青少年文化活动基地等。开展有特色活动如“吴文化寻根之旅”“鸿博课堂进校园”“快乐考古体验”“精品文物图片展进社区”“寻找博物馆里的美丽纹饰”等300余场,参与人次3万余人。“我们始终坚持在实践大遗址本体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实现大遗址的对外开放,发挥遗址公园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今年初,省文旅厅公布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认定及立项项目名单。目前,江苏多处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之中。
新沂市马陵山下的花厅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在考古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花厅遗址距今约5000多年,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但也包含了丰富的良渚文化因素,是目前已知良渚文化跨越长江淮河、北进黄河流域最远的一处遗址。
新沂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花厅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后,对遗址的全面考古工作将继续进行。不久的将来,花厅遗址本体、墓葬、考古探方将在原址进行展示。规划建成的花厅遗址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出土文物,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观众营造沉浸式体验,呈现花厅的人殉现象、陶器特征、玉文化等独特现象,阐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大汶口与良渚的“文化两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