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要闻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编者按:9月5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教育系统座谈会·新安茶会,2024年黄山市“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督学”代表以及黄山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本版就代表发言摘登如下,让我们一同聆听来自教育一线的真挚声音,感受教育的力量和美好。

立志行走于童心世界

黄山区阳光幼儿园教师 鲍慧

23年前,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虔诚,满腔热情地投身学前教育事业。从教20余年,我从未停止过理论学习与业务创新,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潜心钻研幼儿教育方法,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

建议逐步补充在编教师,适度提高编外教师待遇,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稳定;建立“优质园+”合作机制,实行定点轮训模式,与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园建立合作机制,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学习、跟岗思考,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我将义无反顾、满怀信心地走下去,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为黄山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黟县碧阳小学教师 谢超君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勤接触。要深入到孩子的队伍里,发现、了解、解放和信任孩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干预解惑。勤交流。我经常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是我和孩子交流的平台。当孩子们有心理困惑的时候,我会做好心理辅导。勤反思。教育孩子时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勤发掘。挖掘每一颗种子的闪光点,提升自尊心、自信心。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存在短板弱项。一些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补充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学校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

创新督导方式 助力教育发展

休宁县海阳二中校长 焦宗祥

我自担任责任督学以来,常态化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推动学校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水平;通过专项督导,帮助学校解决了课后服务项目编制、校园安全管理等一些难点问题。

责任督学是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服务者。因此,我经常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校领导和师生沟通交流,在督中促、督中学,让学校感受到督学工作的责任心、耐心和诚心。作为责任督学,我将通过形式多样的督导方式,提高“督” 的水平,增强“导”的能力,确保督而有法、督而有度、督而有效,更好地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更高质量发展。

建议建立相对稳定的督导团队,将多校一督学改成一校一督学,做到所有学校面上全覆盖,有利于问题长效管理。

强基培优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歙县中学校长  江学勤

为适应时代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歙县中学通过成立领导机构、组建教师团队、创新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制度保障等措施,强基培优,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通过强基计划,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些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被国内知名学府录取。近几年,我校在各类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建议拔尖培优需要明确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拔尖培优过程中需要全面助力。强基拔尖培优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教育等部门积极拓展教师专业培养途径,加大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指导学校制定拔尖培优项目规划,建立拔尖培优教师团队;要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

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安徽省行知学校教师 姚人杰

作为一名基层中职教师,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的情怀投身职业教育事业。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不仅高质量完成各种教育教学任务,更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深入探索“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的新途径,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新路子;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关爱中感受到被尊重,在鼓励中树立起自信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认真做好教科教研工作。

建议锚定非遗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做优做强非遗教育,赋能地方产业发展;实施“职普融通”“中高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培养纵向上升通道。

推动医康养融合 助力大黄山建设

黄山健康职业学院院长 张湘富

作为黄山市唯一一所以健康服务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我们致力于培养职业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卫生健康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耕专业特色,构筑康养教育高地。结合黄山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点,开设涵盖医疗、养老、健康领域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共育康养精英人才。坚持产教融合,目前已与20多家医药卫生类企业或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拓宽社会服务,提升康养教育质量。积极拓宽社会服务范畴,致力于将教育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我们的办学宗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思维,推动医康养融合向纵深发展。

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屯溪区东城实验小学校长 王宾

担任大位小学校长6年来,通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大位小学“珠算非遗”文化名片更加闪亮;我被选为五校联盟教育集团首轮轮值校长以来,五校相互学习借鉴,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惠及学生;调任东城实验小学校长以来,我了解到该校硬件好、师资优,但该片区人口密集,适龄儿童入学人数较多,新生安置问题将是摆在眼前的难题,教师配备不足。

我校将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培养质量。对即将实施的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建议设计理念可以向杭州学习,把运动、研学、娱乐等非课堂教育场所设计在地下两层,解决学生安全问题和家长接送拥堵问题;加大重点教育建设项目财政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发展的目标。

拳拳赤子心 孜孜追梦人

徽州区呈坎镇中心学校校长 姜晓晖

2017年,我积极响应全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从城区学校来到乡村学校担任校长,自此踏上了乡村教育的新征程。

徽州区呈坎镇中心学校紧紧围绕“尚礼”一校一品,着力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以乡土文化课程建设为龙头,扎实开展“五礼”教育,进一步增强乡村孩子的文化自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从书本走向社会,在活动中铸魂育人,让教育更有乡土味、生活味。

期待市、县相关文化研究机构与黄山学院等高校对学校乡土文化课程开发予以支持指导,让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共成长。

“南风”暖班 爱育成长

屯溪一中教师 王翔

南风效应揭示了温暖胜于严寒的道理。在教育领域,南风效应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班主任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前提,用温暖和煦的态度去感化学生,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班主任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引导学生,用自信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正面激励,注重方法策略。批评学生时,避免使用过于严厉冷漠的语言,要用温和鼓励的语气去交流,以具体事例去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帮助他们找到改正的方法,最终帮助学生成长。

对南风效应实践的两点反思与建议:南风式管理不是一味的宽,也不是一味的严,而是宽严相济。班主任是恩师,是严师,更是能与孩子产生共情的良师益友;对高中阶段的孩子,班主任应该有清晰的认知,做好心理建设,强化班级的“反复”管理。

守望教育初心 关爱乡村孩童

祁门一中教师 胡海铭

1995年7月,我到祁门县凫峰中学任教。我积极组织校园科技活动,培养创新人才,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得到了省市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凫峰中学众多学生在省、市乃至全国科技创新或发明比赛中频频获奖。同时,作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室多位成员已成长为市、县骨干教师和学科专家。

凫峰中学于2018年开始实施“3+1”寄宿制管理模式,现已成为祁门县乡村寄宿制学校中具有示范性和标杆作用的寄宿制学校。建议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在师资、编制、课后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乡村寄宿制学校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政策;组织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关注乡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传递仁爱之心 精耕护理教学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王丹

我曾是一名护士,2015年进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担任了两届五年高职护理专业班主任。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坚持管育并重,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成长。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我经常会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用我曾经的学习和医院工作的经历感化他们,让他们热爱护理,敬畏生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学习,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同时,积极参与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助教。

构筑校城共兴新生态

黄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张小明

作为坐落在陶行知先生家乡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学校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教育思想为校训,依托行知故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局面。建设民宿、汽车零部件等8个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深化科教融汇,增强科研服务新动能。近三年与黄山市及区县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合作470余项,共建省市级实验室或研究所30余个,助力黄山市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双向赋能,打造校城共兴新生态。先后与黄山市及各区县、高新区、风景区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2025年、2026年是学校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关键年份,希望获得黄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