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适时启用马鞍机场民用功能,力争早日开工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南京的“双机场”时代或将来临。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京蓄力已久。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赋予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2024年,《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总体明确了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
经过4年建设,目前南京空港、海港、铁路港均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2024年,禄口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达7.5万吨,创历史新高;《南京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相继获批;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覆盖12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
根据《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南京接下来将重点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区位门户国际航空枢纽。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预可研报告报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此外,将适时启用六合马鞍机场民用功能。南京或将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实现“双机场”的城市。
至2035年,南京将全面建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区域共享的海陆空运输网络,以多式联运、多站联动为标志的综合交通枢纽服务体系,成为要素集聚程度高、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