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如皋市“三步走”探索访调对接新路径

近年来,如皋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搭平台、抓联动、提质效,不断探索访调融合对接新路径,助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实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量”“质”双提升。

打造一站解纷平台,提升“访调对接”承载力

建立健全派驻机制,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推动访调对接工作实体化运作。

阵地共建。市级层面,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共同入驻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按照“前店后厂”模式,设置信访接待窗口,一体受理信访事项,配备访调对接室、法律服务室、心理咨询室和8个品牌调解室,对可以通过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导入调解程序处理。镇级层面,14个镇(区、街道)建立访调直接对接机制,实现调解与信访无缝衔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产生。同时,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均设立信访事项受理绿色通道,优先通过调解途径解决申诉求决类信访问题。

人员共用。全市选聘30名专职调解员派驻各访调对接调解室,负责初信初访矛盾、疑难信访纠纷调解处置。遴选43名法学专家定期“坐诊”,指导调解疑难纠纷、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成立周云建筑业纠纷调解室、李文祥行政争议化解室等个人工作室,进一步拓宽信访矛盾化解服务效能。

信息共享。推广应用如皋市矛盾风险隐患智能管理平台,将信访纠纷信息纳入全市矛盾风险隐患数据共享体系,动态掌握信访矛盾的变化发展趋势。加强分析研判,通过识别单一渠道重复件、不同渠道相似件等重点问题线索,高效预警、精准施策,将易上行扩大信访纠纷消灭在萌芽。

规范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访调对接”执行力

依托市镇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政法、信访部门对接协同的一体化解纷模式。

机制联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访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方案》,信访部门接待人员对符合“访调对接”机制要求的可以商请移送调解范围的信访事项,填写《访调对接移送单》,通过对接程序移送市调处中心,市调处中心根据纠纷具体情况决定受理、分流,并将调解结果及时反馈到信访部门。

矛盾联处。建立访调对接的岗位责任、纠纷排查预警、先行调解、移交登记、办结报告和考核奖惩等制度,统一有关文书格式,建立健全基础台账,提高“访调对接”工作实效。各调解组织根据信访部门《信访重点工作情况通报》掌握涉访矛盾纠纷,主动跟踪对接,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推动问题尽可能化解在基层和初始。

难题联解。对情况复杂、化解难度大的矛盾纠纷,以及涉及多部门的重大疑难纠纷、群体性事件,尤其是赴省进京和越级访,各级调解组织主动协助涉访部门建立联合工作组,抽调相关领域的调解专家、法律服务人员充实调解力量,以“定分止争”为标尺,做好教育疏导和跟进工作,形成化解信访矛盾的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类信访案件136件,调解成功107件,调解成功率达78.67%。

加强全程跟踪问效,提升“访调对接”公信力

强化“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理念,全程跟踪问效,有力提升“访调对接”工作的公信力和群众认可度。

突出源头排查。部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排查大起底”行动,高度关注信访高发领域、高度关注信访人员、高度关注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重点问题,做到周密部署,清仓见底。发挥网格员、调解员作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及时有效化解群体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避免走上信访渠道。对可能引发上访,赴省进京的,以及群体性上访的矛盾纠纷,则主动报告、及时预警,配合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疏导化解,切实压降矛盾纠纷总量。

突出就地解决。开展“矛盾纠纷类初信初访事件化解攻坚月”行动,通过排查数据梳理比对、重点矛盾集中攻坚等工作,引导广大调解员采取劝和、调解、息访等方式,主动参与“初信初访”接待和信访积案的化解,避免小事拖大。发挥法律顾问作用,针对村(社区)易发矛盾纠纷和影响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介入村(居)民法律事务,及时有效化解群体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避免走上信访渠道。

突出实质实效。落实跟踪回访制度,调解员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定期回访,实时跟进调解协议落实情况,收集当事人对调解工作、队伍满意率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防止案件返流。建立了司法确认、赋强公证对接反馈机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或赋强公证,维护调解协议书的公信力,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建立满意度评价机制,每年两次专题调查,测评群众对调解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率。今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全市调处工作满意率位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如皋市将持续推进“信访+调解”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贴近群众、化解纠纷上的优势,做实“访调对接”工作,从源头上减少重复信访,推动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促进信访良性互动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有序运行,助力信访秩序持续向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4
收藏
分享